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手段浅析

时间:2022-09-09 01:15:52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手段浅析

引言

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是特定社会中人类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体系,它超越社会有机体和个人心理而存在、传承和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社会活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它们缺一不可。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展现的是这个民族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长期以来,我们对外语教学存在片面甚至狭隘的理解,认为外语教学的宗旨和主要目的就是传授单纯的语言知识,即标准的语音、大量的词汇及规范的语法。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只能使学生理解浅易的文章,造出一些意义合理、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已,这种浅薄的能力远远不能实现现实情景中的有效顺畅的英语交际。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忽视和淡忘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这种语言文化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效果,阻碍我们教学目的达到。所以在外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树立和提高文化意识,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授同步进行。那么高校英语老师应该如何既教授语言知识又传授文化呢?

一、要注重文化内涵词汇分析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石,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体现最为突出,涉及的方面也最广泛,运用词汇对比的方法,有效且直观地分辨出本族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如在中国人的眼中,“龙”是神圣与帝王的象征,中国古代帝王都被称为“真龙天子”,被百姓奉若神明,顶礼膜拜,“望子成龙”意味着家长希望孩子成人后有所作为。今天“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自称“龙的传人”。但我们熟知的“亚洲四小龙”却被译成“four tigers”,其原因在于在英美人的观念中,龙是邪恶的象征。西方传说中古代英雄总是能勇敢地战胜象征邪恶势力的龙,受到尊敬,这种动物常被喻指为撒旦和魔鬼。又如,英语中的“adult books”一词,从字面上翻译好像是“成人用书”,然而我们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就知道它实际上是指“色情书籍”。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书刊充斥市场,为了掩人耳目而运用的委婉的说法。在一些习语中,都可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如汉语中的“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在英语中则说成是“to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汉语中的“胆小如鼠”,在英语中则说成是“as timed as a rabbit”(胆小如兔);而英语中的“as quiet as a mouse”(安静如鼠);在汉语中则用“静如处女”表达。以上实例只是浩瀚词汇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反映出的中英文化差异却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适应性,培养学生实际驾驭英语的能力。

二、正确理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差异

在英汉言语交际中,如果不了解中西方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礼仪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就会形成社交语用失误。这类失误除了不符合相关文化习俗外,还会导致表达和理解的错误,从而影响正常的交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实现交际能力,取得跨文化教学效果。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民族心理特征,中国人一向重视“集体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及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群体的作用。这与英文化中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为了强调人际关系的亲热,把亲戚称谓作为一种敬称,大量用于非亲属的交谈者身上。例如,朋友间尊称对方为“老兄、大哥、哥哥”,自谦为“小弟”;小同学尊称雷锋和战士等为“叔叔”。与汉语相比,英语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之间很少用亲属称谓互相称呼对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们对不认识的陌生人要称呼对方“先生”或“女士”,这或许与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有关。又如,面对别人的称赞,中国人习惯用谦辞“哪里,哪里”、“差得远呢”,好像对对方的直率恭维难以接受。而英语国家的人常常会用“Thank you”,表示欣然接受。再如,中国人在宴请英美宾客时总是习惯说“薄酒便宴,不成敬意”,当客人看到满席盛宴时往往感到疑惑不解。

三、适度添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现今的外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大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涵盖大量文化信息的文章,因此在教学环节适当导入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篇章的理解,提高言语交际素养。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所著的一部英雄史诗,描写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里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过程,可以说是意味深长。又如,在一部教材的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Didn’t know you were in the States,Mitty,”grumbled Remington.“Coal to Newcastle,bringing Mitford and me up here for a tertiary”.“You are very kind,”said Mitty.在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地方,对我们理解文章可能会构成障碍。Newcastle(纽卡斯尔)是英国的产煤中心,“Coal to Newcastle”(将煤运往纽卡斯尔)的含义是“多此一举”,其实并不是在谈运煤的问题。

四、注重分析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包含姿势、表情、肢体动作、衣着服饰、音量、手势、时间和空间、沉默等诸多方面,非言语交际同语言一样,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传递的信息同样承载着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注重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理解谈话对方的心理,消除误解,顺利成功实现言语交际。例如,中国女子有时很腼腆,说话时觉得难为情,习惯性地捂住嘴巴。但这一举动却往往会引起英美人的误解,因为在西方国家中,捂住嘴巴说话有说谎之嫌,他们认为捂住嘴是怕真相被不经意说漏。又如,中国人在表达不赞同、不知情、无可奈何时习惯摇头或摆手,而英美人则习惯耸肩。在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有时就会造成交际障碍,恰当地使用身势语则会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结语

语言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因素,不断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取得既定的效果。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语境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