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及反思

时间:2022-09-09 10:55:44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及反思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开放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再以考分为唯一的指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数学教育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以文载道、文道合一不是文课的专利,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1、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从而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人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以此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2、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住忽视了知识的获得地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以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成熟的数学,学生从事数学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受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对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栏目,不能只留于表面,、留于形式,要做好、想透彻和议透彻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形成又与广博的知识而成正比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外界新鲜事物都没有接触,就根本谈不上创新。所以数学教学要立足于课堂,走进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学校、在家庭中、在社会上,让数学教育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获得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源泉。

上一篇:让小学生作文课堂“动”起来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素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