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时间:2022-09-09 10:16:29

浅谈农村艾滋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农村妇女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其自身对艾滋病知晓程度,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为农村艾滋病预防及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以广西省宁明县妇女为调查对象,利用匿名问卷填写方式,对接受调查者采集5ml静脉血液,并按照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对调查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本次共收集血液样本1000例,调查问卷1000份,艾滋病知晓率为87.2%,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7.9%。其中呈HIV抗体阳性6例,占比0.6%。

结论:宁明县妇女对艾滋病知晓率较高,但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防范知识较为匮乏,应针对性的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宣传工作。

关键词:农村传播性疾病艾滋病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96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11-01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以宁明县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对接受调查者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式采访和HIV抗体检测。

1.2调查方法。首先对受调查者进行艾滋病知识问卷访问,调查受访者的婚否状况、年龄状况、对艾滋病知情状况及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程度状况。对参与调查的妇女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硒法进行快速检测,并对呈阳性结果者血清送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实验确认HIV带菌情况。

2结果

2.1艾滋病分布情况及人群知晓率分布。

2.1.1艾滋病的人群年龄阶段分布。不同的年龄阶段艾滋病并感染率有显著的差异,见表1。结果显示,在农村妇女不同的年龄层中,艾滋病的感染程度有较大差别,其中以35岁至45岁的感染率最高,是25岁至35岁人群的7-8倍,其余年龄阶段的感染率则较低。

2.1.2艾滋病的人群文化程度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比率也有较大的差异,见表2。结果显示,越高学历的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更多,知道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的措施,感染率较低。

2.1.3艾滋病人群知晓情况。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了本次调查中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对艾滋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程度不深,大部分处于50%左右的水平。

2.2HIV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省宁明县的妇女艾滋病感染与传播受到了一定预防干预工作的影响,感染率有所降低,从感染者的问卷显示,患者中有40%左右不使用安全套,在感觉自身不适的人群中有50%以上选择不正规的途径处理或者不作处理,使艾滋病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本次问卷暴露出了一定的管理问题,例如当村民怀疑自身病情时无法找到正确的途径确认,得不到专业的咨询服务,还有相当一部人人群对艾滋病认识不足,这次的数据为宁明县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应改善重点的参考。

3讨论与思考

3.1农村艾滋病现状。广西省宁明县位于广西西南角,处于边陲地区,居住人口以壮族为主,另外一小部分人口由多种少数民族构成。据资料显示,宁明县首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是在1997年,随即在往后各年基本均有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尤其是在2001年后,艾滋病感染人数增长迅速且死亡率增加。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艾滋病毒的携带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文化知识水平越低的人群,感染率越高。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性疾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缺陷病毒会攻击人体的淋巴细胞导致其失去免疫能力,使人体对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抵御能力大大降低或者丧失,最终导致人体的死亡。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靠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携带者的血液、及乳汁等均含有这种免疫缺陷病毒。宁明县最初的艾滋病情扩散与其地理位置有一定相关,在中越边境地带,交易的犯罪活动较为频繁,吸毒者也相应较多,共用吸毒针具等是宁明县艾滋病传播初期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HIV感染者的数量增多,母婴传播也成为艾滋病传染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发达地区,农村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受经济水平限制,艾滋病控制药物经费经常不能到位,甚至常出现紧缺状况。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较低的控制经费使控制结果不甚理想,艾滋病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传播率。由于农村环境限制,人们文化水平较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遍认识不够,对防护知识更是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艾滋病毒的扩散。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医疗水平及各方面的医疗平台均有设施不足,水平不够的情况,设立对艾滋病的检测平台的医疗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对艾滋病的及时发现和干预控制,助长了艾滋病的滋生蔓延。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是基层管理者对艾滋病传播干预工作的忽视,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仅认为是公共卫生相关问题,忽略了对地方农村的管理,例如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控制力度,支持创建公共卫生平台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均能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做出一定的贡献。

3.2预防控制农村艾滋病的手段与措施。艾滋病毒的危险性来自于其对人体淋巴细胞即人体重要的免疫机制的攻击,从而使人体失去对外界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现在的医疗水平环境下,人体的艾滋病毒尚不能被完全根除,且病毒具有复制性,能够在人体复制再生,目前最好的治疗手段即是通过药物抑制病毒不断的复制,部分恢复人体的免疫能力。不过病毒具有极强耐药性,所以防控艾滋病毒的药物也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除了提高目前的医学水平,农村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还应该从管理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地方管理者的参与意识,完善区域性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的职责条例制度,使管理制度更符合目前对农村艾滋病的干预预防工作情况,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控制效果进行严格的审查,完善整个预防控制体系。

宁明县位于我国边境地带,是出入境人口流动频繁之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对于HIV呈阳性者坚决抵制入境。

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是干预艾滋病传播的一项措施。随着农村空巢现象的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相当一部分外出打工人员面临着夫妻长期分居的情况,受这种大的社会环境影响,流动人口中部分人口的性生活混乱,甚至有一定的行为存在,不健康的性生活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深入地区级医院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控干预,对于不正当的洗浴中心、歌舞厅等要进行取缔和管理,避免艾滋病的扩散传播。

农村地区受环境影响普遍的文化水平较低,医疗卫生工作也不到位,农村人口对艾滋病应加强认识,从自身去主动的完成预防工作。也要针对农村开展相应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使用通俗化的教育手段,使人们了解到艾滋病的预防控制知识,预防内容要具有实用性,措施具体化,以形象的图片、文字等传播手段使知识更容易为村民理解,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村民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会自发的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对整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加强地区级的医疗队伍建设,充实全区的艾滋病防治医疗队伍,改善基层医务工作者待遇,对公共卫生医疗人员配备加强到乡镇级,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者加强专业训练,明确工作职责。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卫生制度,例如医务人员接触艾滋病毒携带者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避免和艾滋病携带者直接接触,加强卫生管理制度,强化整体医疗队伍的专业水平。

专业技术的防控工作是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高效药物的研究与临床试验是防控艾滋病的关键,深入的抗病毒管理能一定水平的阻断艾滋病毒的传播,减少村民的患病率,也能加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长进入危险期病患的寿命。

参考文献

[1]蒙东华.2007-2008年宁明县性病病人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9,8:15

[2]刘德纯.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1):86-87

[3]曾毅.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1

[4]庞世荣.基层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现状[J].广西医学,2006

[5]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

[6]吴尊友.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1-32

[7]黄剑魁等.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

[8]朱秋映,刘伟,陈杰等.1989-2006年广西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70-73

[9]吴秀玲.1950-2007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9)

上一篇:基于大学生读书月活动的阅读推广策略 下一篇:精神病伴发高血压患者营养治疗及健康营养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