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时间:2022-09-09 09:36:11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R87【文献标中识码】A【文章编号】1672-387(2012)03-0182-01

【摘要】本文从静脉的选择进行论述,常用的为额静脉,对于特殊患儿怎样去选择什么样的静脉,然后阐述了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当患儿的血管不显露时,可选用的三种方法,着重介绍了负压穿刺法,说明它的优越性,最后是根据静脉穿刺的结果来判断成功与否。

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相比较,有其特殊规律。小儿皮下脂肪丰富、血管细,血管的深度因人而异,加上有些小儿不合作等,都会给操作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小儿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穿刺的关系及深浅度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前提,对于小儿特别是对休克、发热、脱水的患儿尤为重要。

【关键字】小儿 静脉 穿刺

一 静脉的选择

⑴ 常选用的静脉有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

皮下深度为1 mm~1.5 mm,其下是筋膜和额骨,额骨上有一凹陷,静脉位于凹陷内。此血管直径较大,周围组织较密集,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该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在血管内,仍有75%以上患儿在输液中局部发生水肿。此现象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延伸到眉间部,则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回流,液体回流减慢,逐渐淤积,由血管壁渗到组织内,故易形成水肿。如采用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额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

⑵ 特殊患儿静脉的选择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选择腋静脉输液,因腋静脉粗、直,易于穿刺,且置管时间长[1],由于腋静脉血流粗大,血流快,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可避免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了避免头部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静脉穿刺,而首选四肢静脉[2]。长期输液的患儿,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腹壁静脉,此血管穿刺的优点是易于固定,不易渗漏。不影响患儿活动。

二 穿刺技巧

⑴ 穿刺注意事项

作额静脉、颞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为25°~30°,较深的耳后静脉进针角度应为30°~40°。穿刺颞浅静脉时,需绷紧皮肤,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将针头稍抬起。如有穿透血管壁的感觉时,可顺血管方向平行进针,深度限于1 mm~1.5 mm。 穿刺发际内血管时,应先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由于头皮较一般皮肤厚,进针时发涩,应注意进针稍深,勿浅。

⑵ 血管不显露时,可选用的方法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可用食指在额前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该血管位于凹陷内,顺凹陷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落空感的一条血管,在确定血管方向后,即可进行穿刺。

挤捏法:对3岁以下肥胖小儿,若摸不到额静脉处凹陷,可用食指和拇指分别在额静脉位置两旁3 cm~4 cm处向内轻轻挤捏,则会出现一条隆起,这就是血管所在的位置,再以食指摸之,顺隆起平行进入,易穿刺成功。

横滚摸法;当手背血管不清晰时,可系紧止血带,再按解剖部位顺血管方向,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触摸,可摸到一条似软橡皮管样的血管,既可穿刺。对重度脱水或不能进食而多次输液的患儿,常用的向心血管不能再用时,可改变方向穿刺。

⑶ 负压穿刺

静脉穿刺时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往往凭回血和针头穿过血管壁的突破感来判断,但由于小儿血管细,管壁薄,分布表浅,紧贴于皮下,进针时突破感不明显,所以经常不能及时判断穿刺是否成功,从而盲目进针,穿破血管。根据力学原理[3],针头进入血管后产生回血现象的条件是静脉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输液管内压力,没有压力差或差值为负时,则回血少且速度慢或无回血。为了能够加快回血速度,及时准确的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笔者认为必须改进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负压穿刺。负压穿刺的手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可两人操作:用注射器接上头皮针,一人进行穿刺,同时另一个人回抽注射器活塞,看见回血,固定针头。用注射器接上头皮针,把注射器夹在穿刺手的虎口,注射器向下,活塞向下,进行穿刺,有针头穿过血管壁的感觉时,用小指和无名指将注射器活塞回抽见回血后固定。此种操作一般用5 ml注射器,一人操作即可。穿刺前将输液管下段距终端滤器5 cm~10 cm处折叠,由右手握紧,挤去前端液体0.1 ml~0.2 ml,进行穿刺,有突破感时松开折叠的输液管,看见回血固定针头。此操作一个人完成即可。

三 穿刺结果

判定标准输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成功;有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或外渗,无回血且滴注不畅为失败。

四 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管壁薄,进针时血管的突破感不明显,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时很难及时显示回血,我们采用负压穿刺,很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京雷,王星梅,姜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腋静脉穿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

[2] 陈志萍.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

[3] 梁绍荣,刘昌年.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68-172.

作者单位:226100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上一篇: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案研究 下一篇:浅析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