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学习

时间:2022-09-09 08:58:46

浅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学习

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首先提出了“探究学习”的概念,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基本环节有: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对结果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前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是基础,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是学生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同各位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

探究欲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进而自觉进入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可播放一段琵琶演奏的录像,先让学生感受到优扬的琵琶声能给人带来的欢乐,再让学生认真体会琵琶声中音调的变化,在学生对音调的变化产生兴趣时,再让学生进入“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学习探究。

又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事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镜子,然后告诉学生:平时大家都有照镜子的习惯,但不一定会注意自己在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请一些同学到镜子前面来照照,请照镜子的同学说说镜子里面的像和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身体的前后左右在镜中的位置,注意身体变化时像的变化,在学生发现镜中的像与人一模一样且左右一致,像的位置会随人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时,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事实是否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呢?怎样用实验进行验证我们的结论?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结论时,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自然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探究的要领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提出问题,创设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平台,继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需要由教师作积极的启发和引导,这是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例如:在琵琶演奏录相播出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声音的变化,同时仔细观察演员手势的变化,并对此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明确的目标为学生思考问题指出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

2.进行问题的筛选和归类。学生提出问题后,一般还不能马上展开探究活动,限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杂乱无章,有些甚至是出人意料乃至学生暂时无法进行研究的。此时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梳理。例如: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学生观看完琵琶演奏录像后可能会提出:琴弦发声与振动的关系?声音高低与频率是否有关?手在同一根琴弦上上下移动会改变声音的高低吗?同样的琵琶为什么每根琴弦声音不一样?声音与琴弦的材质有关吗?等等。

这些都是源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而且绝大部分是属于本节课学生要完成的“真实”任务,但是问题类别显然还不够清晰,要研究的要素还隐藏在有关问题中。此时教师一方面要及时赞扬学生的积极思维,一方面要着重引导学生将问题分成几类,一是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与弦的单一因素(长短、粗细、松紧、材料)有关的问题;三是与弦的综合因素有关的问题;四是课后讨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事先解决一和二的问题,就得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琵琶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材料有什么关系?

(二)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

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文字表现。探究方案内容包括探究采用的科学思想、实验器材和探究方法。一个好的探究方案是探究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特别是初二学生,他们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较低,对探究性的科学思想、科学原则更是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逐步完善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例如,探究弦的粗细是否会影响音调的高低时,学生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方案:选择两根塑料弦(弦的粗细是不同的),然后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拨动这两根弦,看看音调的高低。显然这个方案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对这个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并要求提出合理性建议,以帮助设计者完善“除了保持这两根弦的长度相等,还应保证两根弦的张力相同”“同一个实验,在操作时必须重复几次”等方面的内容,至此,该设计方案就已经完整了。

(三)引导学生搜集证据并形成解释

实施探究活动,搜集证据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究性学习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操作去完成实验,在实验中,教师一方面要同学生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全场巡视,对困难较大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对合作欠佳的小组给予调节和指导。

学生得出正确数据和观察结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取的数据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若发现结论与事实相违背或相差甚远,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实验或推理过程,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重新搜集证据,得出新的结论。

(四)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当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后,形成了一些阶段性的学习探究成果或最终成果时,教师应及时地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一方面让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对其他小组的成果提出质疑和问题,以便在争论和讨论中发现和产生新的可以展开探究的问题。

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方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在对他人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应有充分的根据等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思维的焦点集中于所要探究的主题上,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丢失好的可探究的问题。

三、利用过程性评价促进探究学习深入进行

学生,特别是初二的学生,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学习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分,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则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表现及临时性的发挥和暂时成果的评价,如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好问题、学生良好的学习合作、学生精彩的问题、学生设计巧妙的探究方案、学生积极的学习表现、学生热烈的问题争论等的评价都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具有更直接、及时、更具触动力及震撼力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抓住任何一个可利用的时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促进探究学习卓有成效地展开。

总之,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恰当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