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枣产业发展调查工作汇报

时间:2022-09-09 08:46:35

觐枣产业发展调查工作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觐枣发展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基地化、规模化、品味化为发展重点,大力推广矮冠密植和设施栽培,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县觐枣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枣产业,自己近期进行了调研,现就全县觐枣产业的发展谈一些认识和设想。

一、我县觐枣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发展现状

1、觐枣的历史渊源。枣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品种繁多,独具特色。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誉的觐枣,以其果大、味甜、营养丰富而驰名全国。枣树在我县的栽培,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诗经•豳风》中就有“八月剥枣”的诗句,说明枣树在周朝初年就已成为一个栽培品种和观赏树种。相传在春秋时,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穆公,结婚时她把枣树作为陪嫁带到了秦国,从此晋枣树便在秦国境内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直隶州志》中明朝张金度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远在明朝,县觐枣已成为朝庭贡品。

2、觐枣的品种。我县枣树品种资源共17个,编入《枣树志》的有14个。在县枣系列中,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枣农近年来在选优过程中发现了更具特色的甜觐枣,这种独特的变异是在自然界的长期选择演进中形成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枣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枣树的芽变实施无性繁殖的方法,选优去劣,利用其优变,经过人工选育和培育,形成很多品种。目前对枣树品种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按地区不同,可以分成南枣和北枣两大类型;按枣果用途,分制干、鲜食和加工三种;按果实形态和大小,分为长枣、圆枣和小枣三类。据省果树研究所主编的《果树志》记载,县有五种枣品种;原西北农学院黄尚志教授《果树资源调查记载材料》介绍,县枣有15个品种;据普查,县有17个品种。西北农学院专家弥定春在县果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于1984年分两次为期十多天进行了专题调查,实地查出县枣共有22个品种,并对每个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除原有的觐枣、黑疙瘩枣、红平枣、酥枣、面蛋枣等17个品种外,新获知的品种有圆枣、外桩疙瘩枣、马连枣、马连酸枣、酸枣5个品种。

3、觐枣的生产现状。枣树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抗寒耐热,抗碱耐湿,能抵御-32℃的低温和40℃的酷暑,在干旱的黄土梁峁和沟壑均能生长,也能在河滩微碱地良好生长。枣树生长发育要求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六月份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50%、成熟期有充足的阳光和少量的雨水。枣树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次栽植,几代受益,故有“铁杆庄稼”之称。我县具备枣树栽植的所有自然生态环境,在泾河川道及李家川、闫子川海拔715-1200米之间,东起龙高镇的的土陵、西到车家庄乡的闫家河,北起永乐镇的王村,南到底店乡的晁家原、水口镇寺玉一带的16个乡镇的123个村,均分布有成林的枣园,半数为200年左右树龄,80%的大龄树均属清初乾隆时期发展起来的,约1.4万亩。1986年-1988年全县新建园约1万亩。近年来,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觐枣栽培技术不断提高。1986年,我县实施枣树丰产技术栽培推广面积5800亩,使推广区的老龄枣树亩产由1986年前的90.8千克提高到1987年的408.5千克。经专家验收,1988年推广区亩产已达1083千克,三年共增产5564.1吨,是计划增产82.5吨的67倍,增值482.52万元,是计划增值的90倍;新建园成活率由1986年前的12%提高到85.7%,觐枣密植丰产和超密植的“草地枣园”实验都取得了成功。城关镇瑶池头村科技示范户郑永和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他经营的两年生草地枣园亩产达到1500千克,两年生密植丰产园平均亩产也达到250千克。在他的带动下,“草地枣园”已发展到周边一些村户。觐枣多座果技术的推广和“九二”生长刺激素的广泛应用,使全县的觐枣产量大大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到1999年,全县觐枣园保存面积5400亩,四旁零星枣树约3万株。目前,覆盖全县16个乡镇123个村。目前,觐枣主要分布在城关镇的李家川、杨家台、姜渠、上沟,义门镇的高渠、鸭河湾、良社、闫子川、史家河,炭店乡的虎家湾、芋家沟等村,总面积1.9万亩,其中挂果1.5万亩,未挂果0.4万亩。2010年,全县觐枣总产达到1500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

(二)发展前景

其一、从市场需求上看,需求量稳中有增。近几年,我县觐枣发展很快,产量迅速增长。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枣果市场供不应求,需求量很大。从长远看,枣果营养价值高,全身是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枣果的需求,特别是高质量、高档次觐枣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其二、从价格区间上看,浮动相对平缓。近几年,我县觐枣价格变化呈稳中有升趋势。2010年,鲜枣价格为马连枣12元/公斤左右,觐枣30元/公斤左右;干枣价格为觐枣50元/公斤左右。总的来看,国内枣果价格将稳定在20元/公斤以上。

其三、从经济效益上看,单位面积产值高。枣粮间作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一般间作地的幼果枣年收入1500元/亩以上,加上农作物收入,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一亩盛果期枣树可收入4000元左右,设施栽培的效益更为可观。

二、觐枣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枣农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枣农在枣树的管理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上,科学、先进的技术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和接受。由于观念陈旧,缺乏科技兴枣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枣树生产与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规模化生产没有成形。在全县范围内规模栽植的区域少,多年来枣树的管理都是靠枣农传统的经验去作务,一些老枣区,品种老化、树势衰弱,放任生长,靠天收益,面积有减无增,没有及时更新老园,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益。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不能彰显出规模效益,只是极少部分人收益可观。

三是品种更新速度缓慢。老枣区因循守旧,新品种培育跟不上,新枣区又由于发展慢、规模小,觐枣品种制干与鲜食品种搭配比例不当,造成枣果品种老化严重,在果实大小、形状、成熟期、品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鲜食、制干品种的不均也给枣果产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春季病虫为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遇雨开裂霉烂是红枣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枣果生产中的致命病害,枣果丰产不丰收、甚至减产绝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枣农种枣的积极性。每到果实成熟期,正好进入秋雨季节,使已经成熟的枣果开裂霉烂,把鲜食商品枣变成烂果,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李家川村民胡崇孝去年生产了3000多斤觐枣,因下雨开裂霉烂致收入减少近万元。另外,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病和绿盲椿蟓、食心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危害也是制约枣果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觐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挑战。

五是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目前,枣区80%以上的红枣采收后以鲜食直接上了市场,20%的枣采收后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处理,受气候和环境影响很大,产品外观和卫生质量不易控制。能突出觐枣特色营养品质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太少,枣果产品附加值相当低。

六是周年供应技术不过关。目前,绝大多数枣果品种一般只能达到2-3个月的货架期保鲜,枣果的保鲜技术还很少有人研究。同时,提前成熟的设施栽培技术还不健全,延期成熟的设施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无形中对枣果收益形成了很大影响。

七是枣果产业化程度不高。枣果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且销售好的品牌很少,枣果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近年来,以自然晾干为主的个体户初加工数量仍然较少,规模效益低,年加工能力仅占枣果总量的20%。培育枣果深加工企业尤为必要。

三、觐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枣果消费群体的逐渐扩大,觐枣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觐枣产业化生产应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外向型”的思路,坚持“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原则,走具有县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的枣果产业化路子,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大力支持条件好的乡镇建设觐枣生产基地。依靠枣果生产强村大户形成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带动觐枣产业发展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生产管理向生产、市场、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协同推进转变。在具体工作中,应该重点围绕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五化联动”,全力抓好觐枣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适度集中,实现品种合理布局。以本地优良品种为主,推进集中经营,建设优质高产无公害枣园。积极稳妥地引进外地优良品种,采用壮苗,实行科学栽植,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基地规模。按照“强村大户、辐射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扩大觐枣面积。露地栽培以小冠密植晚熟品种为宜,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提高觐枣周年供应货架保鲜期,使觐枣生产技术能有防有控,避免秋季因连阴雨天气造成烂果病发生的现象,有效抵御自然灾害。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无公害生产。把基地建设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实施从基地建设到栽培管理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把新建园建设与低产老枣园改造结合起来,因地、因树制宜,采取改土肥田、加密补稀、高接换头、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品种改良、平衡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不断提高枣果产量、品质,分期分批抓典型、树样板,着力打造州觐枣品牌,以质取胜,赢得市场。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全面普及初加工。以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引领枣果产业发展,将分散运作的枣果种植业、采收处理与储藏加工、相关的科技服务和营销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觐枣生产潜能,加大市场开发,加强觐枣保鲜、储藏和包装技术等工作,使枣果产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化推进的重大转变,全面提升觐枣的内在品质和生产效益。

五是强化技术培训,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保障觐枣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体系,健全枣果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提高枣农的技术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立足觐枣传统产业优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扩大优质基地规模,强力推进标准生产,全力提升枣果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帮助枣农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质量意识,大幅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是注重产业保护,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州觐枣作为传统特色产业,也是我县一张名片,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2008年2月,州梨已首批入围“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为此,对县觐枣这一传统特色产业也要积极实施保护,向国家农业部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标志,并注册“州觐枣”商标,打造名牌产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上一篇:岩土无损检测技术运用 下一篇:岩溶地区岩土勘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