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9-09 08:04:16

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如果非智力因素开发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提高。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活动、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低年级的《分类》教学中,让学生带来实物进行分类摆放,并组与组之间互相评价,学生既了解了学习分类的意义,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教师还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采用了小组竞赛机制,来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以便提高兴趣。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数学成绩不好,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就不是学习内容离他们的生活远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兴趣爱好。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用”好教材,改变教学策略。仔细观察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都是先让学生弄懂知识点,再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用途,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这固然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大胆换一下,从问题入手,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然后探索解决方法呢?如在讲平均数时,我们课前可先呈现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兔妈妈拔萝卜,小白兔3天拔了30个,小灰兔两天拔了18个。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它们谁更能干?学生一看,工作的时间不一样,拔的个数不一样,怎么比较呢?经过讨论,用一天来比较,于是有了平均数。这样学生不但懂得了平均数的算法,而且懂得了它的用法。尝试还有很多。如在讲最小公倍数前,让学生找同一条线上,不同量的重合规律等。

其实,除了在课前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课后同样要创造情境,让学生学会迁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数学兴趣。如在讲立体图形后,我安排学生回家观察“缺面”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不但加深了对立体图形面的理解,而且对这些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用感染、诱发和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求,就会持积极的肯定情感,反之,则会持消极的否定情感。人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列宁曾经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增强积极肯定的情感,降低消极否定的情感。

积极肯定的情感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我认为以境育情、以行育情、以情育情和以理育情是感染、诱发和点拨情感的重要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使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他们轻松愉快的情感;建立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和合作相互帮助的学生交往集体,能感染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小组和班级集体;点拨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能培育学好功课的深厚情感。

四、从意志入手,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学习观认为,语文是靠多读,数学是靠多做,的确,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其方法的掌握。但机械的训练并不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反思、积累,才有助于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我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点滴感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故事等。坚持下来,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感悟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耐心。

在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学会了的学生则会觉得泛味,没意思,老师讲的内容稍微难一些,那么,学习吃力的学生则听不懂,怎么办呢?我认为此时应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向难题挑战的勇气、耐心、坚持的习惯。对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则是鼓励他们从做简单的开始,慢慢学习,逐渐赶上。

五、利用目标激励,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有目标才有动力,而只有适合自身的、能实现的目标对人才有意义。目标过近,不能激发人的斗志、热情,而目标过远,又使人丧失信心,赞同虚无。在教学中,每学期、每单元,应当让学生作一次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知识掌握情况,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怎样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因材施教。此外,我还通过“习题超市”的形式,鼓励学生向不同的目标努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简单的题做,不给奖励,会的不再重复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学的、能学的内容,都有通过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

总之,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多钥匙”,适时目标激励,才能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数学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因素初探 下一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