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9-09 07:14:59

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结合我院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分析,探索校企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熟练度和就业能力。将校内课堂与企业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有效结合,从而促进"教、 学、 做" 三者的高度统一。我院以《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为主线,对"校企合作"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研究,并在校企合作中亲身感受到其重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仪器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主要学习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测量技术,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专业背景和先进的测量技术,获得与建筑行业有关的实践经验和专业岗位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同时也能增强在职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建设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校企合作"对于 《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我院"校企合作"与测量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当前激烈的科技竞争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员工的创造力。企业要求大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掌握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而我国高等教育侧重理论教学,容易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相脱节,学与做相脱节等缺陷,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都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求,满足企业现实的要求,造成企业人才需要紧缺,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局面。由此,我们认识到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

在建筑工程中,测量是直接为施工服务的,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施工前,需要测绘地形图,建立施工控制网,为规划设计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绘知料。施工中,无论是场地平整还是房屋建设都需要测量仪器进行定位、放线、抄平、检查等;竣工后还要实地测量绘制竣工图。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和安全运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测绘行业的形成和走俏,国内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以及测绘工程产业化的趋势都造成了较大的人才缺口,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在测绘行业的影响下不断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不断加强,新技术和理论的应用不断深入。现代工程测量将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向一体化、实时化、数字化发展;工程测量仪器向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展;工程测量产品向多样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趋势发展。

二、课程建设的工作重点

1、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通过校企合作,掌握市场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课或专业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加大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已有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对高校专业的优化与建设,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一些不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就业形势较差的专业将进行改革。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育和建设,加强对教师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指导实践等各环节的管理和培训,努力从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将质量工程落到教学工作实处。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也接受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使教师的教学与当前市场信息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合作力度,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积极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并与学科结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实践操作为基础,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定各类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将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实现人才共育共享。首先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内容。其次以高职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能面向施工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如测量员。再者要以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为根本宗旨使我们的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1、结合教学要求及学校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亲临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学习和锻炼

通过生产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安排校外实习。

2、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测量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场地的选择都应进一步改善,应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3、测量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必须进行改善

教学所用仪器要和施工一线的测量工具相吻合,方便学生练习,另外仪器数量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原则。

4、结合测量员考证工作

测量员是建筑行业紧缺型技能人才,课程教学应结合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做适当调整与补充,在学生中推动测量员考证工作。

四、课程改革后的社会评价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后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目前我国所有的校企合作基本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模式。由于我院深化教学改革, 重视校企合作,也在多次校企合作中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不论是学校实力还是学生素养都在业界得到称赞。我院已将这种被动寻求合作企业的状态打破,有很多企业主动联系我院,并与我校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充分发挥各专业部、各教研室的外向功能,极大地推进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促进职业学校真正走向社会、走进企业。

五、结语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市场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条件,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实践操作。根据长期的校企深度合作中各方面问题的反馈,我院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中做了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如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在测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海英,王淑仙,栗蕊蕊.大学生就业能力解析及就业能力提升策略--基于 SWOT 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2]陈均土.美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

[3]刘剑飞.以"六个整合"打造就业能力--校企合作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新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上一篇:我国工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插画元素在商业招贴运用中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