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年有了劳务大使

时间:2022-09-09 06:47:13

新疆青年有了劳务大使

在维吾尔族农民传统观念中,女孩就是在家做家务的,只有穷得养不起孩子的人家才会让她们出去打工;饮食不习惯,怕上当受骗,干活拿不到钱。许多年轻人不愿出去打工……

团委书记成了“劳务总管”

玉素甫江是团喀什地区疏附县委书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劳务总管”。他现在带领40多名女青年在天津打工。

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姑娘,年龄从18~23岁之间,除了个别高中毕业,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不懂汉语,没有技术,许多人此前见过最大的城市是疏附县县城。

这些姑娘都是团委干部们挨家挨户动员出来的。在维吾尔族农民传统观念中,女孩子就是在家做家务的,只有穷得养不起孩子的人家才会让她们出去打工  “你们是不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卖给别人?”

“在外面想家了怎么办?她们吃不到家乡的饭菜怎么办?”

向乡亲们打保票,垫付路费,带上厨师,玉素甫江和另外两名干部全程陪护,带着80名女青年坐上火车,来到了5000公里外的天津保税区兰奇有限公司。

兰奇公司安排单独的宿舍,8~10人1间,伙食按照每人每月203元的标准提供原料,由维吾尔族厨师做民族风味的饭菜。

从偏僻的农村到了繁华的大城市,姑娘们不适应,水土不服,想家,晚上集体哭鼻子;上班累了坐在岗位前休息;上夜班困了直接回宿舍睡觉。玉素甫江挨个做思想工作,稳定情绪,但还是有35名女青年不能适应,最终回到了家乡。剩下的姑娘们终于挺过来了。实习期满后,全部顺利通过了考核,每月工资由原来的800元增加到1000元,第五个月,人均工资达到1300元。

18岁的帕提古丽刚到厂里不适应,父母劝她回家,她坚持留下来。第一个月拿到680元,第五个月拿到1280元,她前后给家里寄了2100元,此前全家五口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到3000元。

“我没想到可以赚这么多钱,可以供弟弟妹妹上学了,爸爸妈妈很高兴,让我在1年合同期满后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帕提古丽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一些回去的姑娘听说留下的姑娘给家里寄去了那么多钱,都很后悔,想再次回来。

阿依木古丽和另外一名姑娘汉语水平好,技术好,当了组长,成了厂里的骨干。36名团员还成立了临时团支部,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技术竞赛,学习汉语,加强与公司的沟通联络,维护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统一组织汇款、购物等集体行动。

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些姑娘变化可不小。原来的裙装换成了夹克衫、牛仔裤、休闲鞋,原来羞涩胆小的她们现在能用汉语交流,在座谈会上踊跃发言。姑娘们都很自豪,她们能解决弟弟妹妹的学费和父母的医药费了。

在天津、上海、浙江,新疆姑娘们成建制地去打工,目前大约有2600名新疆姑娘在内地打工。

“新疆姑娘们虽然适应得慢一点,但她们工作踏实,能吃苦,一旦适应就不比别人差。”厂家负责人对新疆姑娘的表现都很满意。  在浙江省海宁市,12名维族姑娘自编自演的新疆舞蹈,荣获海宁市文艺汇演一等奖,她们还代表海宁市参加了嘉兴市的文艺汇演。

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青农部部长温育平说:“她们获得经历和观念的转变比挣钱的意义更大,通过她们的亲身实践,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镇农村青年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人力资源的大流动。”

背着馕坑去打工

祖里皮亚成了乡里的大能人,一到农闲,找她的人不断,纷纷询问她,哪里有活干。

29岁的祖里皮亚是伊宁市喀尔墩乡东梁村村民,几年来一直在外地打工,每年打工收入数千元。她的打工经历引起了喀尔墩乡政府的注意。

喀尔墩乡是城郊乡,人均耕地1.2亩,劳动力富裕,尤其是年轻人,农闲时无所事事,喝酒,生活成本高,家庭矛盾多。

应该发动有能力的青年,让他们带动更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乡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团组织。

团组织开始找各村的能人,请他们现身说法,动员青年们外出务工。团组织还帮他们联系外出务工的机会,并亲自陪同他们外出打工,为他们维权。

饮食不习惯,怕上当受骗,干活拿不到钱,许多年轻人不愿出去打工。

2004年8月,祖里皮亚和团干部们在各村组织了四五十人,带上厨师,背着馕坑,到奎屯、沙湾去摘棉花、摘西红柿。人走到哪里,把馕坑打在哪里,40天的时间,每人都拿回家六七百元钱。

回来的人主动做了宣传,能吃上馕,吃上抓饭,干活能拿到钱。一些人动心了。

2005年,走出去了100多人,每人拿回来1000元钱,在家待的人有点坐不住了。

2006年,喀尔墩乡成立了5个青年中心,配备了几十台电脑,建立了图书室,请能人、专家们讲课,培训青年学习养殖、种植技术,搞大棚蔬菜、养殖业。附近的工业园区缺少技术工人,青年中心就专门为园区紧缺岗位定向培训技术工人,离城区近的人,就号召他们到城里去做生意。

每到周四、周五,各青年中心都会有培训,汉语、维语交叉培训,不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还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2006年8月,许多人纷纷找到祖里皮亚,找到青年中心,要求出去打工。乡政府包了14辆大客车,仍然不够用,一些人等不及,按照联系的地方,自己包车走了。摘棉花期间共有2000多人出去务工。

去年,喀尔墩乡共转移富余劳动力4000多人次,全乡人均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增收总数的30%。在温泉县,青年史留珍带领70多名青年摘棉花,个人创收7300多元,其他青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2006年,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动员各级团组织开展“百乡千村青年秋季转移增收大会战”,用工信息32万条,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16万人,实现转移增收2.24亿元,人均增收1400元。

从劳动力走出去到企业走进来

2004年,徐矿集团到新疆投资开矿,招不到工程技术人员,团委书记出身的企业领导找到了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下属的新疆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希望能为他们招募150名高中毕业生,定向委培3年。

各级团委开始动员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企业出学费,毕业后就有工作,工资2500元。

消息传开,新疆招到了70多人,通过团甘肃省委招到70多人,150人很快满额。

一些企业闻讯而来。2005年,新疆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先后与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煤矿技工学校联合举办了“天富热电”成人大专委培班、“阿舍勒铜矿”成人大专委培班、“环鹏公司”机电一体化成人大专委培班、“大黄山煤矿”中专委培班,共6期,总计招收各族学生400余名。

目前,全体学员已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就业合同(6年以上),学费全部由企业负责支付。

同时,全面启动了服务员、月嫂、保姆、保安、厨师、美容美发等各类技能短期培训工作。现已累计举办16期,共计1300人,其中80%已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并实现了就业。

2006年,新疆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先后与新疆大黄山矿业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新疆天山矿业公司、新疆塔什店联合矿业公司、新疆新华能开关有限公司、新疆天业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计招收560人,学费由企业支付,成绩合格到企业工作。

新疆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曾冠军说:“订单式培训班的开展,为青年实现精准化就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上一篇:出国就业的陈宇奇 下一篇:汽车消费催生五大新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