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时间:2022-09-09 04:59:24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摘要:创设情境应注意有新颖性、启发性,更要富有教育性。教师要善于将文本内容寓于学生实际了解的知识基础中,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语文是一门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很强的学科。情境教学的实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情境寓情于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疑促学

1.从文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文章的文题有时是文章的线索,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有时是文章主旨的体现。因此,教者可以根据文题的特点及教学目标的需要,从文题入手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如,我在教读《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引出课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父母,兄弟姐妹称为自己的亲人,那么本文所说的亲人是指哪些人呢?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再见’一词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亲人”一词,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所以,学生理解了“亲人”一词的内涵,“再见”一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为学生学习、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奠定了基础。

2.根据文章情节,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我在教读《小马过河》一课时,根据文章主要情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样是一条河,为什么小松鼠说河水深过去会淹死,而老牛却说浅呢?小马为什么能?过这条河呢?”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基础上,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深入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3.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创设问题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可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如,在教读《登山》一课时,我根据文章的主旨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同学们,我们知道列宁在登山返回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走平缓的路,但他为什么仍然坚持走险路?我们应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学生们经过深入思考,很快明确了作为革命者的列宁,是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才选择了走险路,同时,学生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也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4.抓住文章关键词语,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文章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创设问题情境,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及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能力。如,在教读《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深入品析文章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一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永远”一词的表达作用。通过教者的引导、学生的深入探究,学生不但明确了“永远”一词表达的作用,还掌握了文章卒章显志的写法。

二、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图画创设立体情境。图画内容应该是课文的精髓。所以,设计的图画要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如在学习《浪花》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地翱翔。蓝蓝的海水,浪花朵朵,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一个小女孩乐得合不拢嘴。孩子们完全被图画所吸引了。在学到“浪花悄悄地瘙痒了小女孩的小脚丫”时,我让一个小朋友像画中的小女孩一样去“瘙痒”,其他小朋友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朗读上也有了大的突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大自然的美,获得了审美情趣。又如在教《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运用电教手段,以图画、图像的形式将天山的水、树、花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饱览天山的幽静和柔美,让学生深切体会“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精神”的意蕴。

2.借助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如在学习《第一场雪》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雪末儿”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真是一幅奇丽的图画,让同学们跟随我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美。

3.利用音乐和学生表演来创设艺术情境。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着共同之处。

如《快乐的节日》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节日快乐的场面和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快乐的节日》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在第一次播放后,我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小朋友们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我再教他们哼唱这首歌,从而在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获得美的感受。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形式,因课文内容而定。如课文《小小的船》可采用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又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展现,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演示来创设情境。“百闻不如一见”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教具、实物的演示可以将对象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比复杂、抽象、反复的语言描述要省事、省心百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教具、实物的演示和运用,这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学生学起来轻松。如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我让学生找来一两张旧邮票和针,先让学生不刺孔地把它撕开,要求裂痕要齐,再让学生用针刺上小孔,沿着小孔撕开,对比哪次撕得齐,撕得容易。学生刺上小孔的邮票撕起来容易,裂痕也齐的结论,从而明白为什么要给邮票刺上小孔。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和激活学习者的兴趣、思维、情感反应和心理活动的一系列过程,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