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9-09 03:48:32

浅谈语文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将变得更为容易,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提出了五条激趣之法,即激之情趣、释之疑趣、导之争趣、引之韵趣、品之玩趣。

关键词:语文课 兴趣 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教人求索和热爱生活的学科,然而,在语文课上,有的教师讲得却犹如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学生也听得索然寡味。古典文学的醇厚,现代文学的清香,西方文学的浪漫,都让语文学科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研读并享受它们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语文兴趣,以形成学生长久的学习动力,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几种做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激之以“情”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要涉及到学生的心灵,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的情趣,就必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张扬,我们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语文课上没有激情,在工作缺乏热情,不能激动自己,又怎能去激发学生呢?

二.牧童遥指杏花村——释之以“疑”趣

语文教学的质疑精神就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变教法与学法,从培养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系列“疑问”,引导学生进入多向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导之以“争”趣

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什么,而在于告诉他们为什么,在于学生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思维能力,一个从小不愿动脑筋思考的人,又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去创造呢?所以,一定要增加培养学生的悟性的练习,让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看问题,争先恐后地述说观点。

四.此时无声胜有声——引之以“韵”趣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能七分,其余三分应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造之乐,品味诗的真谛。这对语文课教学很有启发,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踏花归来马蹄香——品之“玩”趣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在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在亲历中体验学习,“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这幅对联的下联曾经难到了清代学富五车的大学士张英,却难不倒张英身边的小侍女,何也?就在于各自经历、体验、感悟的不同。所以,要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当思索的问题。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发掘有力因素,重视培养,一定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日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 下一篇:萨尔斯堡音乐节:待我举办百年 再度中国行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