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 10期

时间:2022-10-02 10:06:51

李小龙,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一个在武术界、电影界、乃至全世界都闻名的人物。是他,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

他本是一个弱小的男孩,平底足,常被人欺负,但是他有一身的傲气。刚开始练武术时,当然首要任务是蹲马步,他这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一练就是好几个星期。

一天问师傅他:“你在练习蹲马步的时候在想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师傅天天让我蹲马步,却什么实用的都不教我。”他答道。

师傅叹了口气:“继续练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傅又来问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仍如此,同样令师傅有些失望。

师傅教导他道:“你的心太浮躁了。在练蹲马步时,要想象自己如同一潭水,融入万物之中,这样才能稳重。静下心来,才能练好武术啊。”

数年之后,他凭借着心如止水这一秘诀,练成一代武术大师,还创造了自己的拳法——截拳道。他和他的拳法都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被永久的载入史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静,是一种至高之境界。道家认为,万物生于静也归于静;儒家追求静以修心养性;佛家讲究六根清净。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静是诸家之始,是共同目标,也是最高境界。静能养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须始于静。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历代仁人志士为追求此境界而生生不息。颜回为追求此境界而安居陋巷,乐道无悔;陶渊明为追求此境界而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王维为追求此境界而遁迹终南山,弹琴复长啸;周敦颐为追求此境界而深居陋室,惟吾德馨……

许多志士仁人还用诗文描绘出此美好境界。如唐代诗人、古文家柳宗元的《江雪》,冰天雪地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唯有一支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也如这冰雪世界般的宁静,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静静地享受这宁静的世界。

静是为人之道。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各种诱惑、激烈竞争和无名烦恼,如果没有一颗忙里偷闲的静心,人们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宁静可以滤尽人生几许浮华,沉落生活中多少躁动,让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远离我们。先哲说,“动以养身,静以养性”以及所谓“闭门思过”皆指人们需在宁静的环境中,摒弃杂念,排除外界干扰,进行反思,悟出真谛,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涵养德性,净化灵魂的目的。安之若素,静心从容,往往要比声嘶力竭,气急败坏更显理智和涵养,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面对的一切。

静是为学之道。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一个人只有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将智能、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齐白石暮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中国画之巨擘。国画大师刘海粟再三告诫学生,“要甘于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会寂寞。从巴金声明“闭门谢客”到费孝通贴告示“关门盘点”,许多名家学者都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天地。庄子垂钓于濮水,陶渊明采菊东篱,李白把酒凌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宁静造就了他们的永恒。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静心,才会有非凡的创造。

静是日常生活之福。我们中国人总以日子过得安宁、祥和为最美,而这种安宁祥和之美恰是静美。鲜花掌声谁不渴望,但获得鲜花掌声的人肯定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繁华热闹何人不想,但是繁华过后是寂寥,只有宁静才会永恒。

现代都市生活或许难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条件,但不能少了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当宁静成为一种正常心态,你就能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真真切切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单位:湖北荆门龙泉中学)

上一篇:书似青山常乱叠 下一篇:读原著看英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