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点滴谈

时间:2022-09-09 02:50:12

以人为本下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点滴谈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因此,着重培养职业技能、颇受用人市场欢迎的高职院校,纳入学生的选择视野,形成火热的招生现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对院校学生管理能力的考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管理措施的过程中,未能以人性化管理为方式,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为理念,尚未形成管理与服务并行的中心思想。混乱无序的管理必然影响学校的日常工作及长远发展。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本文中,笔者立足于人本观念,阐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体系对高职院校的意义,归纳并总结这一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期为加强人本管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学生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41-01

1 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系完善与否,与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密不可分。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大大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保证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1.1 倡导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作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一方面,这体现了我国作为文明古国,长久以来积淀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教育历来侧重“教师本位”,而非“学生本位”。前者强调教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容易束缚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倡导W生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需要。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正与学生本位的观念相匹配。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摒弃了惩罚性的管理方法,比如当有学生迟到早退、违反课堂纪律时,以人为本的管理者不会简单粗暴地施行记过、通报甚至强制退学等处分。当然,以人为本不意味着放宽管理,而是管理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管理中处罚得当,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总之,以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处理学生的日常行为。

1.2 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只着眼于学生的违纪行为,还应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通过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创造一堂有价值的课程;在课余生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用于组织有意义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炼,而非流于形式;在学校的各项考核制度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应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提取学生代表的意见,让制度充分反映学生的想法,在学生中更具有影响力。此外,学校的各项制度、活动等,还需要综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只有人性化的考量机制和决策,才能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以人为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但管理人员作为这一体系的主要实施者,尚未拥有强大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比如在理论学习方面,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只是机械地执行学校布置的任务;在执行能力方面,管理人员队伍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将学校的管理理念有效地进行,存在拖沓、敷衍等问题。例如,许多高职院校规定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定期与各个学生谈话,交流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关心学生的生活等。但是谈话的频率和深度有时仍有欠缺,难以达到真正理解学生的目的。

2.2 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

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在实际的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做到结合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管理。其实,失去时代性、忽略个体差异的人本管理,已经不能称之为“以人为本”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能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让学生的自我发展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

3 以人为本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

3.1 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随着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断增强,管理人员队伍的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一方面,要吸引优秀的学生管理人才,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制定、有效实施、高效执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注重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对学生心理了解的能力等,聚集既懂得管理、又了解学生的管理人员;其次,完善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管理方法的学习与培训,各个高职院校之间能够经常交流心得,借鉴有益经验;最后,赏罚并重,时刻注重考察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对于既能管理好学生、又能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人员,应将其工作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其他管理人员。

3.2 深入了解学生的合理需求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不能脱离学生的意见而进行。在构建学生管理体系之前,应注重提取学生的意见,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收集意见的渠道可以是网络、热线电话、投票等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合理建议;还可以是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管理制度实施中的不足。总之,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办学、高效办学的讨论中来。

参考文献:

[1] 吴红梅.职业发展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2).

[2] 陆伟.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4).

[3] 孙杰,胡小勇.基于依法治校视阈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作者简介:旷章红(198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

上一篇:提高高中数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网络信息时代对五年制高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