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和知本统一的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09 02:41:44

小学数学生本和知本统一的教学探析

摘 要: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以知识传授、数学能力培养等为本的知识教育、方法教育结合起来,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有益探索。研究认为,生本教学是授之以渔的教学,知本教学是授之以鱼的教学,两者结合是充分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知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49-02

打造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知识生成课堂,是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开发和运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性、实践性,引导小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合作、探究、实验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既学习到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也逐渐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研究小学数学生本和知本统一下的教法和学法。

一、小学数学生本和知本统一的教学模式

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实际和教学内容实际,设计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把生本和知本统一的知识有效生成的过程。

(一)学生与教材互动模式

引导小学生以教材为学习的根本,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教材中去发现数学的乐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新的数学知识,让自己在数学知识的新鲜感的创造、享受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注意引导一年级小学生对各种图形的好奇心,让他们深入课本发现尽可能多的图形,既可以是本章节的,也可以是其他章节,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如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形状,极个别小学生能发现美术教材中的圆锥等形状,让小学生能积极地运用教材活动起来,在人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的知识教学蓝本以外的其他功能,如把教材卷起来可以形成圆柱或圆锥形状的道具功能,以及教材后面印有各种计量单位的工具书功能等,让小学生从教材中既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数学现象,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以此减少小学生对教材知识学习的畏惧感和抗拒感,使他们对教材产生亲近感。

(二)学生与教师互动模式

教师创设小学生积极学习和活动的课堂情境,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活动与目标性探究行为,发现知识、验证知识或求证数学现象,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建设者、维护者,作为数学知识的指点者、介绍者,适时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突破难点、理解重点。如在学习《铅笔有多长》时,教师在教学基本的测量方法和度量单位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活动起来。如先组织厘米的测量活动,再组织分米与毫米的测量活动,让小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各种测量工具的性能和区别,以及针对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的测量工具,进而引导他们掌握估测的技巧。

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教师要把握好互动的度和方式。教师既不要过分活跃造成越俎代庖学生活动不足,养成学生不动手、不动脑等着教师讲解的不良习惯;也不要放羊式地不管不问,使学生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教师应该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准确、知识运用方向错误时出现,既可以是指点迷津,也可以是知识纠正,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信赖者和指导者。

(三)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

让小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充分互动,在相互取长补短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如在学习《需要多少钱》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互动起来,把学习与生活、数学与生活、学习与交际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如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小学生在服务员、收银员与顾客之间的扮演中,计算各种物品的重量、单位价格及其要付的总钱数,训练他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人民币单位的圆、角、分之间的换算。

这种互动的组织或情境创设,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一般只需要创设一种模式,其他的让小学生自由组合创设各种情境,尽可能符合他们生活实际。例如,家庭卖肉的学生则创设买肉的乘法运算情境,其他的如买卖服装以及其他的日用品等这可创设相应的运算情景。在数学知识或原理讲解过后,要根据课堂环节设计与课堂时间的实际,既组织班内统一观摩的互动模式,使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巧等;也要组织同步训练多组同时开展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多轮的数学运算训练。

二、小学数学生本和知本统一的教学策略

选择和运用灵活的、切合班级学生学业基础实际的教学策略,是把小学数学生本的方法论和过程论与知本的目标统一的保障。

(一)质疑探究策略

小学生处在身心、知识的快速成长时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知识质疑,以及源于生活的数学性疑惑,教师巧妙地利用教材章节相关内容,引导小学生质疑并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其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在释疑解惑中享受数学学习和运用数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没有运用小数的体验,并不能切身地感受到小数的作用,对小数的产生、小数表达方式的作用,以及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现象,会感到迷惑甚至根本不能理解。教师引导小学生回忆或列举生活中见到的运用小数的现象,如超市中的蔬菜价格与其他日用商品的价格,以及汽贸城中小汽车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教师深入引导小学生开展计量单位之间的比较,尤其是不同单位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如蔬菜价格是1.1元,而轿车的价格是11.1万元,计量单位之间和小数点之间就有巨大的区别。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质疑过程和探究过程统一起来,对存在的各种疑惑甚至知识性的错误,要像抽丝剥茧一样引导小学生逐渐明晰,了解数学知识和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探究中去训练运用知识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验证策略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增加和知识难度的提高,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凸显出来,建立和运用数、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应用数学的验证是提高数学学习绩效的有益探索之一。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让小学生运用手头的笔、教材的棱与各种尺子等摆成各种三角形,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其中的规律。如运用不同长度的小棒,例如,“1.2.5”“2.2.8”“2.3.6”与“3.3.6”等,他们会发现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下无法构成三角形。在这些边长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一点长度,只要大于第三边的长度即可构成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便得出来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材选择和运用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工作、日常行为相关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善于组织开展此类知识的验证学习活动,使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自觉生成知识,并发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各种现实条件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实验策略

让小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意识、数学逻辑关系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在学习《包装的学问》时,原来小学生学到的关于体积、容量的概念,都是文字性的描述或者教材、多媒体的某种图形展示或FLASH演示等。教师结合现代家庭经常网购的实际,让小学生把父母或自己网购物品的各种包装箱带到课堂,让他们在测量包装箱的长宽高与计算其体积的过程中,估测与比较内部包装物品的体积大小,以对各种物品的体积、体积计量单位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如教室包装粉笔的纸盒用立方厘米,空调、冰箱甚至大型机械的包装箱则用立方米等。

在小学数学实验的组织和操作中,教师要设计多种实验让小学生具有多种选择,引导他们对日常比较陌生、疑惑较多的数学现象展开实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本和知本不是对立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是强调学生知识学习、知识探索与知识生成的课堂,知本是生本的目标、结果与学习绩效检验;以知识为本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探索创新的基础,两者统一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和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注意加强学法指导、知识突破方法引导即可。

参考文献:

[1]张杰.让“生本”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J].江西教育,2015,(8).

[2]方玲.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6,(2).

上一篇:发电行业:供给侧改革怎么落地? 下一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