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9 02:27:50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结构。但是,在现实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小组合作也仅限于实验教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欠缺。为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师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56

知识的获取与习得仅靠学生独自学习难度较大,而合作学习则会取长补短,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加强指导,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分组,如果分组不科学,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呢?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学习水平与个性特点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形成更为立体、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注意组内异质,要使小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有后进生,并且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要有活跃的学生,还要有细心的学生,总之,小组内学生要各具特色。同时,为了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小组之间还要保持同质,要使小组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合作学习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秩序,就要分工明确,在面对一项合作学习任务时,谁负责什么,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不同的任务要交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比如,在物理实验中,细心的学生检查实验设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动手操作实验,善于观察的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撰写实验报告,这些由组长和组员共同决定,合理分工。

二、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就要合理选择合作内容,并且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度。比如,《杠杆》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杠杆的构成,体会杠杆的应用;认识杠杆五要素;学会画力臂,在作图中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重点是认识杠杆及其五要素,学会画力臂;难点是理解和画力臂。在初次接触杠杆知识时,学生对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不适宜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果一节课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过多就容易陷入走形式的虚伪合作学习,只有将教育的本质与学习方式真正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三、把握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教师需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学生遇到难以独自完成的任务时

物理学科的很多学习任务,有一些是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对于这些学习任务,如果每个学生都独自完成,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由于小组内分工明确,效率会比较高,所占教学时间会比较少。如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探究的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比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的话,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时就可采用课下预习,课上合理分工的小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2.学生意见不同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个物理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的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使问题越辩越明,学生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小组内得出一个本小组认可的解题思路,再进行小组间的探讨,这样,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指导

小组合作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并不系统,且对物理学习缺乏整体的观念,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指导。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开始合作时,有些茫然,如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与目的无从了解,于是纷纷开始讨论、交谈。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合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指导,然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参 考 文 献 ]

[1]赫丹丹.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天云.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企业自主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电影、历史、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