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审美取向及特征

时间:2022-09-09 02:18:27

国产动画电影审美取向及特征

动画电影糅合了美术、文学、戏剧和音乐等艺术,也蕴含了艺术化生活和艺术化科技,是生活的再现和科技的表现。传播是动画电影的最直接目的,将各类艺术的复杂、综合表现传播给观众,满足大众的需求,传播电影的内涵和意义。电影《大闹画室》的诞生开辟了我国动画电影的先河,随后我国动画电影艺术也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传播能力。动画电影从西方传到我国,作为艺术传播的媒介,这也使得大众文化遇到了中国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挑战,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人类文化的积累导致动画电影的发展受到影响,传承了大众的思维审美观,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我国动画电影的探索阶段和萌芽阶段,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也处于初期阶段。第一代动漫艺术家万超凡、万籁鸣和万古蟾等人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电影默片《大闹画室》、第一部有声黑白短片《骆驼献舞》、其他动画短片等13部作品。中国动画电影有机地融合了水墨画、绘画、建筑、雕塑、戏剧、民族服饰、皮影、剪纸、木偶、折纸和布偶等国内外民间艺术,参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动画技术,借鉴其中经验,经过百余年的摸索前进,创新出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派别——中国动画学派。上个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集团所制作的国产动画电影,也是亚洲首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成功上映,该影片在日本首映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日本动漫电影之父手冢治虫坚定地踏上了动画电影艺术创作道路。上个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国产动画电影平稳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特伟所执导的《骄傲的将军》、靳夕所执导的《神笔》等动画电影,均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开山之作。[1]1961年,我国首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甚至被评为全球动画电影的经典作品。在此之后,极具我国动画电影特色的剪纸动画电影、泥偶动画电影、水墨动画电影、木偶动画电影、折纸动画电影等纷纷出现,为我国动画电影掀开了最璀璨光辉的艺术创作篇章,其中很多作品也被全球动画影片领域评为“中国动画学派”之独特美誉。国产动画电影在全球电影节评选中多次斩获大奖,并在全球动画电影发展中名列前茅。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的影响,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停滞期。在此过程中,全球动画电影艺术借助于现代化科技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将我国远远甩在了身后。1977年到1988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产动画电影重新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所诞生的首部动画电影长片——《大闹天宫》,成为当年“伦敦电影节上最具活力,并引发了轰动效应的优秀动画电影作品”,并斩获了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像奖。与此同时,我国制作的200多部优秀动画影片,诸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等等,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而《九色鹿》《鹿铃》《抢枕头》《选美记》等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也在国内外收获了大片赞誉与好评。“国产动画学派”再一次焕发生机,并受到了全球动画观众的刮目相看。随着彩色电视的广泛普及,动画电影节目也纷纷开播。自90年代到现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产动画电影步入了转型期。单纯的艺术动画电影开始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导向,各种基于赢利目地的“商业性动画电影”开始发展。这一阶段所推出的一系列动画电影,如《黑猫警长》《宝莲灯》《我为歌狂》《西游记》《魔比斯杯》等收获了国内观众的一片好评。虽然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起步并不算晚,也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但同国际动画大国相较仍存在显著的差距,国产动画电影始终未走出低迷状态。我国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耗资高、制作时间长,所有动画长片中,只有《大闹天宫》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广泛好评,其他动画电影长片均未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多数观众反响平平,缺乏国外动画大片“震撼心灵”与心理审美的效果。为使国产动画电影尽快适应网络时代动画电影的需求,要求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必须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之精髓,结合大众视觉文化审美取向,把握我国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尽量能够做到使国产动画电影深刻地贴近当代国人的审美美感、趣味、体验,同时加强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文化探索,方可满足全球观众的精神、心理、审美需求。[2]

二、“以静制动”的审美取向

在《中国动画史》上,将animation这一词译为美术片。有关动画电影的审美可谓大众文化娱乐之形式,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将时尚消费作为重要特征。动画电影animation,指的是“以绘画、动漫等造型艺术形式,对人物进行造型,对环境空间加以表现的一种手段”,属于非真人表演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它使得原本缺乏生命力的静态物像,获得了运动之轨迹。我国将动画电影称之为美术片,就是兼顾考虑到了其美术造型性和电影运动性审美特征。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其所展现的更多是运动审美的美感与趣味性,它借助于静态物体的描绘手法,塑造了静态运动之视听影像,使之构成了可视化的形象造型。[3]由于我国古代绘画中蕴含着丰富的运动、动感审美取向与意蕴,因而我国山水画中总是力图打破时空的阻碍,将审美取向与运动性的审美趣味、审美美感相结合,并加以融通,使人体会到我国绘画静态景物的动感,使人如活动于静止的画面上一般。宋代大画家郭熙在画论中谈及山水画,就提到了“山形步步移”之审美动态,他仿佛置身在大自然之中,尽览山川绿水、山人合一、水天一色之迷人景观,不禁使人感叹:“山水亦有灵,惊知己于千古矣!”只有深山遇故人,还能达以“心灵的完美契合”,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之美感、和谐方具有审美价值。

对于我国古代画家而言,其多注重观察“四时景观之差异”,找到“朝暮之不同”,善于探索时间之运动变幻。特别是古代山水绘画之中,对于静止画面时空变化之描述,总是有“生生不息”“气韵形象”之意境,而“以静制动”这一审美价值取向,成为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动感的基本特征,展现了绘画艺术的动感性,这一特征在首部国产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体现尤为显著,该部影片结合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著名水墨画作为创作基础,不仅画面气韵生动而传神,而且具有美妙的意境,充分展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此外,我国绘画还实现了以形写意与写神之态,将自然之美与环境审美二者的意蕴与绘画所追寻的神似加以结合,这在国产水墨动画影片《牧笛》中,有显著体现,这部作品结合李可染经典国画作品所改编,将作品的诗情与画意,令人神往的鸟语花香之境展现在了电影中,虽无过于激烈的矛盾,但却多了其他动画影片中没有的乡村牧童、悠远笛音、田园梦幻,歌颂了自然之美,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审美趣味性,展现了我国传统审美之“以形写神”“写意以抒情”之手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出了大批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征,还为全球观众呈上了一部部优秀的动画电影艺术之视听盛宴。由于吸收、借鉴了我国动画电影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在“以我为本,取外来元素之精华为我所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动画艺术创作者开创了我国独树一帜的、极具民族文化特征的“国产动画学派”,为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创作风格的动画电影提供了重要的表现手段。[4]而国产动画电影的创编、制作也充分吸收、借鉴了我国优秀文化及绘画艺术元素,如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神话寓言故事、民间趣味故事、音乐戏剧等等,也汲取了外来文化之精华,历经多年坚持与努力,开创了我国独特的动画电影文化产业。

三、国产动画电影形式美个性化的缺失

无论对于国产早期动画造型,还是日、美动画造型形式,都在极力地倡导个性化形式美,如早期国产水墨剪纸动画电影中所采用的“拉毛工艺”,是借助于特殊的纸张在撕裂之后边缘的参差不齐,用以获取一种同水墨风相似的艺术效果。如今受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影响,传统形式的国产动画电影,如《大闹天宫》等优秀动画表现形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加之日美动画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冲击,导致国产动画电影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视,如何在商业化的今天转变传统动画形式的同时,推动国产动画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更好地迎合大众审美观,成为摆在国产动画电影创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5]如今,国产动画电影艺术审美观念开始由崇高朝着主流方向发生转变,该转变表明大众文化取得了胜利,但也导致国产动画电影开始纷纷以日美动画美学形式为借鉴,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致使复制为特点的市场化成为我国动画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的发展下,国产动画电影美学形式由早期《大闹天空》《哪吒闹海》等优秀作品中流畅、劲气的国画式线条美,逐步朝着仿日、美动画形式美学的《梦回金沙城》等归纳式形式美转变,这不仅是造型形式的转变,也是非主流形式向主流形式发展的转变,是我国传统美学朝大众美学方向的转变,表明大众文化优势已占据国产动画电影美学之中心,该现象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传统美学形式的消失殆尽,或国产动画电影个性的丧失,而应理解为传统动画艺术与大众文化形式的交织融合与再次发展,也是国产动画电影探寻审美形式变革的必由之路。

四、视觉愉悦性的追求

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实质上就是艺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虚拟意境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虚拟化的世界中,创作者能够尽情地将自我的创作的激情与审美情趣加以释放,而受到大众审美的要求,创作者不得不迎合其需求,借助于商业利益将作品加以传播,致使很多创作者开始忽视了影片的内容,过分关注视听刺激感与冲击效果,以满足受众所追求的视觉愉悦性。当前国产动画电影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其视觉效果,大众对视觉愉悦的追求导致动画电影内容开始淡化精英艺术及道德、人文感召力,批判理念与民族特色,如《梦回金沙城》这部影片在制作时,聘请宫崎骏动画影片制作团队参与影片的制作,画面风格具有显著的宫崎骏动画电影审美特点,取材借鉴的是我国西南之景,宫崎骏动画影片对于画面细节的细致要求及色彩的清雅追求,为《梦回金沙城》这部电影赋予了视觉形式美感。无论是从人性内在艺术高雅的角度,还是从世俗崇尚的大众产物角度来看,国产动画电影都不从单一的某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处于追寻商业利润的阶段,并没有将动画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泛滥化的大众文化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大众文化对动画电影审美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作为当代自然发展产物,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规律。尽管如此,中国动画电影也有成功的创作先例,将大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尽量满足各个阶层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趋向。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和艺术真理是时代不变的元素,充分展现人性之美和自然之道,重塑大众的价值观追求目标,保持创新精神和大胆思维,积极崇尚真善美,弘扬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中国动画电影。

参考文献:

[1]黄生亚.理性审视青少年动漫文化的时尚需求[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4,11(4):302-304.

[2]王仁勇.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片之民族化、现代化走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5):112-116.

[3]潘鲁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中国动画产业——潘鲁生博士访谈[J].山东社会科学,2014,21(11):139-143.

[4](美)苏珊娜•赫德森,南希•努南•莫里西.如何撰写艺术类文章[M].李衍桂,赵勇,李建业,潘耀昌,等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73-80.

[5](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理智、和谐[M].舒平,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6:90-95.

作者:刘念 叶佑天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上一篇:三维动画技术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