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改同行,让美术课堂 “活”得更精彩

时间:2022-09-08 10:13:09

与新课改同行,让美术课堂 “活”得更精彩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确实为美术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许多教师大显身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做游戏、唱歌、跳舞,花样百出,课堂热热闹闹,让人眼花缭乱,但热闹过后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没有掌握,收获并不大,学生“活无所获”,只是高兴和热闹了一阵,这样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活”。怎样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起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如游戏、比赛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学生情绪饱满,主动学习,使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比如在学习《笔墨知识》(中国画)一课,枯燥的笔法墨法知识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巩固新知阶段,我采用了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学习。比赛分四轮,每个小组的代表回答或演示,答对的或演示对的记十分,答错的由小组其他同学回答记五分,最后评分最高的为优胜学习小组。第一轮是知识抢答。如什么是散锋?什么是逆锋?什么是泼墨?什么是破墨等问题让学生抽签抢答;第二轮比赛为现场绘画。我制成了中锋、侧锋、散锋、破墨、泼墨等签让学生抽出一个现场画出来,其他同学当评委来评判;第三轮比赛为观画赏析。教师亲手描绘,边画边让学生说是用什么笔法墨法画出来的,逐步形成一幅绝妙的写意国画。

学生一个个踊跃举手,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其他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活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不是单为“活”而活。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思维火花碰撞起来

在欣赏《月入明月洲》(中国画)时,我对学生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月光照耀明月洲的情景,大家看看这幅画,你觉得画中的月亮在天上,还是在水中呢?”

“我觉得月亮在水中,因为月亮那里停有许多的船。”

“我觉得月亮在天上,天空和水面相接的地方,月亮就像海上日出一样,从天边才刚刚升起来。”

“老师,我越看越不明白,月亮又像是在天上,又像在水中。到底是天上的月亮还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呢?”

孩子们的回答多么精彩而有童趣呀!我心里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的回答而喝彩!我顺势对学生说:“是啊!这正是这幅画的美妙之处,这幅画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又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天空是蓝的,水也是蓝的,水天相接,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唯有一轮皓月把银光慷慨地洒满大地,辽阔的湖面水天一色,朦胧中说不清是月在水底游,还是船在天上行。到底是天上的月亮,还是水中的月亮,我想这正是这幅画耐人寻味之处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设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他们的思维火花自由碰撞,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三、充分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思维飞扬起来

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留给他们交流想象的空间,让思维张开翅膀尽情飞扬。

古诗配画是绘画创作的一个难点,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我首先给他们讲了宋代画院画家创作“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古诗配画要画出诗的意境”,有的说:“要认真领悟诗的内容,要画得有创意”,有的说:“古诗配画不光直接画诗的意境,还可以间接描绘……”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熟悉的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并让学生说:“如果让你来给这首诗配画,你画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出现了精彩的回答:“我画一个古代的人坐在床上,表情非常忧郁,望着窗外的月亮。”“我想画一座房子,房子旁画一些影子来表现月亮照耀的情景,房子的窗口有一个人站着望着天空”……

孩子们的情感多么细腻,想象尽情地飞扬,有的真让我拍手叫绝!我对他们的想法充分地肯定,接着选择一种进行了示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首诗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学中教师恰当引导,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总之,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说一说。多玩、多看、多做、多画、多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活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让宝贵的磁石——“美”在教学中熠熠生辉 下一篇:学术出版网——按需出版的新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