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顺利“迁徙”

时间:2022-09-08 04:22:43

有这样一群孩子,原来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去。还有另一群原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又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生活。对于这种类似候鸟“迁徙”的变化,有些孩子从容面对,很快适应新环境;而有些孩子却焦虑不安,无法适应新生活,从而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两个妈妈的困惑

磊磊妈有这样的忧虑:再过半年,磊磊就要上大班了。可是磊磊和爸爸妈妈住在一个偏僻的镇上,爸爸妈妈为了让磊磊能够到上海读小学,打算到大班时把磊磊送到住在上海的爷爷奶奶家,这样等到入小学的时候,磊磊就能顺理成章地进入上海的小学。可每次,妈妈和磊磊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磊磊总是吵着不要去上海,不愿离开爸爸妈妈。于是磊磊妈也开始怀疑自己打的小算盘:磊磊的“迁徙”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吗?如果真有伤害,那还是不要转学;可是,小镇上的教育怎能跟上海比呢?

妞妞妈则遇到了相反的问题,可她的问题比磊磊妈更令人头疼。3年前,妞妞1岁,由于妈妈正好遇到升迁,工作很忙,还要在职进修,没空照顾妞妞,而远在北京的妞妞的爷爷奶奶,都退休在家。于是,妞妞的爸爸妈妈就把妞妞送到北京,由爷爷奶奶抚养。1个月前,妈妈的进修终于结束了,工作也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于是妈妈就把妞妞接回了上海,可是妞妞根本不喜欢住在上海,一直哭着闹着要回北京,要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妞妞妈没有理会她。可最近妞妞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笑了。妞妞妈开始着急了。

困惑背后

磊磊妈和妞妞妈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抚养者的变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一群稳定的抚养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只有在一个熟悉的、感觉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放松心情,快乐、自然地成长。可如果环境变得陌生了,抚养者变了,特别是有了一些质的变化,那孩子就会无法适应,继而出现焦虑、自我封闭等不适应的症状。

关于依恋的改变

孩子在早期就和照顾他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建立起了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和这些与孩子有依恋关系的人交往,孩子会感到愉快和兴奋,当孩子紧张时,如果有这些人在身边,他就会感到安慰。一般在孩子出生半年后,就会对那些给他提供食物和精神满足的熟人表现依恋,那些人通常是爸爸妈妈。而一旦孩子与亲近的人建立了依恋,当要同这些亲近的人分离时,他们就可能产生焦虑和适应困难。这是孩子在“迁徙”过程中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磊磊妈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妈妈是磊磊的依恋对象,如果搬去和爷爷奶奶住,那么妈妈就不能陪在身边,磊磊就不能在害怕和紧张时,得到最有效的、来自妈妈的安慰。所以磊磊可能会无法适应没有妈妈的生活。

关于抚养的改变

不同的抚养者,教养方式也不同。孩子由于无法适应新的教养方式,也会发生焦虑。心理学家总结了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也许爷爷奶奶的教养方式是放任自流型的,他们允许孩子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可以随时观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而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因为我这样说了,你就得这样去做”。这种教养方式的差异,也会使得孩子无法调整过来。妞妞的爷爷奶奶就是非常溺爱妞妞的,属于放任自流型的,妞妞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爸爸妈妈由于觉得需要给孩子作规矩,所以经常是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去强迫妞妞做一些事情。如此大的反差,使得妞妞更喜欢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喜欢爷爷奶奶的和风细雨,而讨厌爸爸妈妈的专制强硬,所以妞妞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笑了。

关于气质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在经历“迁徙”时,都会产生焦虑和适应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适应困难是和孩子内在的气质有关的。心理学家根据气质的不同,将儿童分成了三大类:(一)易适应环境的孩子,有40%左右的孩子属于这个类型,这些孩子在婴儿期就会很快建立起生活常规,大多数很乐观,对新事物适应得很快;(二)难适应环境的孩子,有10%左右的孩子属于这个类型,他们日常生活没有规律,对新环境适应很慢,且反应消极、紧张;(三)慢慢适应环境变化的孩子,有15%左右的孩子属于这个类型,他们不活泼,对环境刺激采取温和的、低调的反应,情绪消极,对新环境适应较慢;而剩余的35%左右的孩子不属于其中的某一类,他们表现出独特的混合型气质特征。因此,有60%左右的孩子,在遇到生活环境变化、抚养人变化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和适应困难。

顺利“迁徙”一二三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不得不让孩子经历“迁徙”。那么,当孩子需要面临新的生活环境时,爸爸妈妈能为他们的顺利“迁徙”做些什么呢?

提示一: 提前让孩子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孩子搬家前,需要先跟孩子商量,告诉他,他需要搬到爷爷奶奶家去住的真实原因,并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他的。让孩子有一个较长的心理准备时间,给孩子一个自己调整心态的空间。在搬家前,陪孩子多去爷爷奶奶家玩,让他们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和爷爷奶奶建立亲密的关系,或者鼓励孩子和爷爷奶奶家的小宠物成为好朋友。这样,过段时间需要搬去时,孩子在爷爷奶奶家就会多了一份牵挂和精神寄托。

提示二: 教孩子一些好办法,缓解焦虑的情绪。

教会孩子如何打电话,或者把不高兴的事情和高兴的事情画下来。这样当他们不高兴时,或者感到害怕了,或者想爸爸妈妈了,就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或者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画下来。这样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的释放。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张全家福带在身边,时刻提醒他,爸爸妈妈是多么地爱他。当然,爸爸妈妈如果有空,也要经常去看孩子。如果孩子离不开的是爷爷奶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情绪。

提示三: 爸爸妈妈一定要和爷爷奶奶,或其他抚养者尽量保持一致的教养方式。

一致的教养风格能够使孩子比较快地接受新的抚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会给他造成额外的困扰。而一旦前一种教养方式纵容了孩子,比如爷爷奶奶的溺爱,那么爸爸妈妈想通过后一种方式进行修正就比较困难了,而且也容易造成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误解和厌烦心理。所以,在孩子出生时就要求身边的抚养者保持科学的、一贯的教养风格,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3~4岁:宝宝心智发展的5个坐标点 下一篇:给孩子的欲望设个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