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六个“巧抓”

时间:2022-09-08 01:48:30

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六个“巧抓”

一、巧抓题目

古典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题目是全篇的眼睛,统领概括全诗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诗歌的题目,对全诗的内容进行初步把握。例如: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解析:针对该首诗,我们借助其题目“赋得自君之出矣”,可以对全诗的大致内容作初步理解和把握:写的是一位因丈夫出久而未归的思妇,抒发主人公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二、巧抓作者

对一个成熟的诗人来说,他的创作内容及风格一般是相对固定,不易发生变化的。例如:陶渊明的淡泊名利,诗风淡远娴静;李白的蔑视权贵,诗风飘逸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陆游、辛弃疾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诗风豪放悲慨等等。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诗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如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方面的背景来进行理解和分析诗歌。

三、巧抓诗眼

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例如: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解析:本诗第三句中的“看”字是诗眼。“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仅这一诗眼“看”字就可以帮我们了解到诗歌的整体内容。

四、巧抓意象

在诗歌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往往与作者的主观审美情感整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意境。在意境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就是所谓的意象。所以,我们可以借物诗歌中的意象来进一步鉴赏该诗的思想内容。

例如: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经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解析:本词特别是上阕中的“林”、“山”、“竹”、“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白鸟”等意象营造出的落寞、空虚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再结合下阕形象塑造,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

五、巧抓注释

在诗歌鉴赏中,为了更好帮助读者充分理解诗歌,常常在诗歌的后面附有几则注释。所以,我们要仔细阅读诗后的注释,进而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例如: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冷。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解析:通过上述注释部分的提示,我们能很容易地了解到本诗的主题内容:通过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

六、巧抓问题

在诗歌后面设计的问题中,往往隐含着与诗歌内容有关的信息。所以,我们有时可以借助诗歌后面的问题来进一步分析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例如: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问:此诗作于诗人抗金前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试结合诗中词句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分析:通过上述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我们就可对本诗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整体把握,为对其进一步地分析理解铺了道路。

上一篇:浅议随笔写作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商城的雨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