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中无处不在的策划理念

时间:2022-09-08 12:01:43

电视新闻中无处不在的策划理念

一、电视策划人的到来

世纪之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在一次访谈中做出预测:电视策划人的时代将到来[1]。他认为,中国电视传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历了制作人时代——制片人时代——策划人时代的演变。在制作人时代,电视撰稿人很牛,因为一个电视片是否有品质,看的是解说词。比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在制片人时代,电视开始用画面说话,比如打开电视纪实先河的《望长城》,以及一批电视节目《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而今天,电视与市场关系更加紧密,“策划”成了主角,策划人时代已经到来。原来的“记者”,现在又叫“编导”;制片人,需要 “策划人”给栏目出点子;而“策划人”也成为一个职业而存在。因为在电视频道资源由稀缺变为过剩,电视信息独家已经变得几乎不太可能,电视传播的物理属性进一步被稀释了之后,电视产品的传播力就仰仗“策划”这种新的力量。

“策划人”的出现让策划在电视节目中无处不在。笔者暂且抛开市场推广方面,以及娱乐节目和专题节目的策划,来重点谈新闻节目当中的策划。

首先,在电视新闻栏目的出生阶段,需要策划人,他们不光懂得电视运作,了解受众需求,更有智慧的头脑,能够准确地把握受众定位,确定栏目的收视兴奋点。其次,在栏目的运行当中,他们通过研究每一分每一秒的收视率,去探究电视机前的受众表情,哪一个选题的收视率处在高峰,而且是一路向上;而哪一类选题的收视率是下滑的。如此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可以说,“策划”已经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做电视的理念。

二、如何带着策划理念做新闻?

在业界曾经有过一场“新闻策划与新闻事实之争”。质疑者认为,新闻策划有了人为的因素,破坏了“新闻真实性”这个灵魂。因此,在谈新闻策划之前,需要先掌握几个原则。

首先,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报道,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从多个报道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报道方案来加以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报道目标、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过程[2]。从这个定义中看,先有新闻,再有策划。失去了新闻真实性的灵魂,“新闻策划”变成“策划新闻”。

其次,新闻策划就是要放大传播力,但是新闻价值仍旧来自新闻事实本身。不能“小题大做”,为策划而策划,变质为“新闻炒作”。

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将按照新闻的制作流程,来探讨如何带着策划理念来做新闻。

1、否定自己,创新角度。

新闻基本分为三种类型:事件类、现象类和主题类。

在前期策划中,列出几种拍摄方案,然后否定它。提前策划,就是为了创新,如果还没有到现场,就可以想到这条新闻是什么样的,就绝对不要按照这样的策划执行,即: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绝对不要什么。否定后再思考:从哪个角度报道会更有吸引力?比如有一个主题报道,背景是农民税收减免。按照通常的做法,记者会找一个农民做典型,然后计算税收减免了多少钱,这些钱能如何改善生活等等。但是有一个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有一个青年女子,在谈到她与村干部的关系时说,从前因为她是欠税大户,村干部老向她要税款,她见了村干部就躲着走。但是现在国家减免了税收,她主动和村干部亲近了。所以他的报道就另辟蹊径,叫《XXX不用躲村干部了》[3]。

2、把握细节,留住瞬间。

CBS晚间新闻主持人丹·拉瑟曾经说过:电视新闻需要“瞬间”, 一条电视新闻中至少应该有两到三个“瞬间”。何谓“瞬间”?拉瑟解释说,就是让电视观众看到新闻事件的同时,能感觉到它,嗅到它,知道它。

2013年7月24日,湖北卫视的《湖北新闻》栏目播出了一组特别报道——《总书记就在我身边》。因为就在两天前,视察湖北。传统的报道肯定是一种时政新闻的手法。但是这则特别报道则对走过的地方做了回访,还原了许多个瞬间。比如在《总书记就在我身边——中国光谷的第二次相遇》中,董国华回忆说:“当我介绍完了以后,总书记已经从这个展台走过去了,但是总书记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往后又走了两步,来跟我握手,说再见。说你们做得不错。我非常感动。”这段细节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瞬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口中的“感动”。如果没有精心地策划,这样的细节是采访不出来的。

3、人永远是主角。

继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电视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创作方法。简言之,就是: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也就是说,人永远是新闻的主角。如何发掘一个有个性的人物呢?这个时候就需要策划。 比如“9.11”一周年,《20/20》栏目策划了一期节目,叫《婴儿聚会》。他们完全可以找到这些“9.11”遇难者的孤儿寡母,进行一个个的采访。但是编导策划了一个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的聚会,通过这种方式讲故事,这就是策划的结果。

三、电视叙事结构中的

策划技巧

当我们把采访回来的故事素材,拿回来准备“下锅”的时候,这才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何讲?这是策划的重要部分。

1、放大冲突,架构故事。

最经典的报道结构是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冲突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冲突,比如《新闻调查》中的《乙肝歧视》、《与神话较量的人》等等。甚至还包括新闻事件与观众固有理念的冲突。

2、制造悬念,用悬念推动故事发展。

所谓悬念,就是通过抖包袱,让观众更长时间地停留。这种方式适合于新闻事件亲历记、新闻故事等事件曲折、人物命运感强的报道。悬念的设置有几个技巧:还原未知状态,限制信息流动;放大知识盲点,提出疑问巧设伏笔;交叉剪辑,延缓提供答案。

3、突出情感,制造共感。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沿街乞讨,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我看不见!”但是每天所得甚少。有一天,大诗人拜伦走过,提笔在牌子上添了几个字,一时行人纷纷解囊。他添的字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看不见!”[4]这句话设置了一个春天的场景,制造出一种共感,才让人们对眼前的盲人产生了深深的怜悯。所以在新闻拍摄中,也需要这样的策划,给报道“画龙点睛”。

4、控制节奏,化繁为简。

新闻中,如果全是温情的细节,会让人觉得冗长拖沓;如果全是紧张的画面,会让人感觉紧张烦躁。好莱坞电影的要求是:7分钟必须有个高潮。所以新闻也要在该慢的时候慢,该快的时候快,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有张有弛地吸引观众看下去。

四、结语

说到底,创新是新闻策划的核心,策划就是要用创新的方式,来实现“点石成金”、“化璞为玉”的效果。最终才能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电视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突出重围,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演说类节目进化中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电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