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类节目进化中

时间:2022-09-18 08:16:03

演说类节目进化中

说学逗唱,“说”是排在“唱”前面的。

8月1日,一档主打“口才”的节目《超级演说家》在安徽卫视播出。联想此前的《百家讲坛》和《开讲啦》等节目,可以感受到演说类节目从形式、内容到主旨的悄然流变。

“演说类节目能够占一席之地,说明‘演说’这一‘听觉艺术’是具有‘可视性’的,但把它改造成电视节目,还要仔细斟酌什么样的‘演说’适合电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胡智锋表示。

因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因,节目创新的思维不得不向更多的维度发散,即使是既有元素的排列组合,也有可能产生出人意表的化学反应。

从讲座到真人秀

“口才是重要的人生本钱,甚至也是生产力,相信正被更多的人认同。”安徽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主任柴焰表示。

《超级演说家》8月1日首期收视CSM46城1.095,位列当晚同时段收视第一。而此前的《百家讲坛》在2005年不仅取得高收视,更曾掀起一阵社会文化风潮。2012年开播的《开讲啦》在不断刷新央视同时段收视纪录的同时,口碑也扶摇直上。

仅从“说”的角度看,《百家讲坛》《开讲啦》和《超级演说家》可谓同出一脉,但不同的包装手法和制作理念让它们呈现出的类型特点、风格迥然不同。“一日三餐,新食材的发现是很难的,差异在于对有限材料的组合,关键是做法不同,品质不同。”胡智锋说。

CCTV-10《百家讲坛》制片人聂丛丛对记者表示:“《百家讲坛》是以学术为基础,偏讲座类的节目。” 唯众传媒创始人、总裁杨晖作为《开讲啦》的策划人认为,《开讲啦》是“特别知道‘演讲’本身魅力和价值的节目。”《超级演说家》制片人兼总导演曹志雄则表示,他一直想做一档“说话的比赛”。

《百家讲坛》最初的形态源自录播高校教师的课程,之后经过改版定位更加清晰,着力于传统文化的大众传播上。“节目组在选题和对演讲嘉宾的要求上也有更多主动性。”聂丛丛表示,演讲嘉宾先要进行试讲,再根据他们的特长策划主题。“不是演讲,而是演讲类的电视节目,就要符合电视节目的特质和属性。”

在“我说你听”的单边传输下,《百家讲坛》注重的是内容与讲述方式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这类节目火不火,取决于选题和演讲人讲故事的能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表示。

杨晖把《开讲啦》称为“TV2.0时代的自媒体发生器”。“TV2.0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是个性化、互动性、精准和体验分享。”在《开讲啦》的舞台上,主讲人被“当众孤独”,以“第一人称”的制式和“观自我”的体验式分享与观众形成情感共鸣。“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节目营造的是个人谈话场。”而青年代表的现场提问既是听者与主讲人的互动,也是一种对主讲人的审视。

在聂丛丛看来,借鉴了真人秀形式的《超级演说家》已经脱离了演说类节目的原貌。有PK,有晋级,有赛制;现场有4位导师、有300位观众评委;上台演讲的主角不再是名人、学者,而是草根选手;舞台方向逆转,从听某个人说,到评某个人说——《超级演说家》正是一档以真人秀包装的“说话的比赛”。

“近几年国内引进的多档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对《超级演说家》的前后期设计与执行,均有参考价值。”柴焰表示。不过,曹志雄进一步解释说,节目的真人秀部分是为了呈现完整的信息场,而非节目形态的核心。“这个节目并不仅是发掘说话的技巧,演说的核心是要表达观点,有东西要告诉大家。”

故事的力量

“演说类节目的魅力在于内容,而非形式。”其实,并非只有杨晖一人有这样的看法。聂丛丛从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传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故事,“对百姓最有用,最容易被接受,而历史本身就是故事。”这也就是本来以“百家”为选题范畴的《百家讲坛》偏爱历史和传统文化题材的原因。该节目的嘉宾身份也多为学校教授、文化学者等。

《百家讲坛》对历史、人文素材在讲述方式上强烈的故事化处理,甚至让有些人诟病为“评书化”的节目。对此,聂丛丛并不认同,“我们还是坚持以思想引领故事。”

相比《百家讲坛》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开讲啦》的故事则偏重于情感与励志。“借助名人分享人生经历和个人感悟,给青年人的成长提供心灵鸡汤”,胡智锋分析道。《开讲啦》对主讲嘉宾的要求是“即兴演讲,真诚,说人话,要体现正能量”,杨晖说,《开讲啦》最大的创新是给央视带来“语境的创新”。

在主讲嘉宾及其演讲内容的甄选上,《开讲啦》践行了杨晖“TV2.0以用户为中心”的理论,走进百余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青年人想要听谁的演讲,关心什么样的话题。以调查结果为依归邀请嘉宾。“我们的目标观众群就是青年人,但想不到还吸引到35-55岁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看。”

杨晖对记者表示,《开讲啦》也是适应媒体环境变化而生,她的TV2.0理论即是以“自媒体时代”为背景。“自媒体时代去中心化的观众特征,需要我们尝试将互联网传播规律用于电视节目创作。”

如果说《百家讲坛》满足的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开讲啦》为青年人从情感上提供了内心的支撑,那么《超级演说家》则体现了大众对意见表达的诉求。曹志雄认为,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大众需求,“唱的是别人的歌,但说的是自己的心声。我们是为选手提供一个表达对世界态度的舞台。”

“节目创意往往是这样。社会需要什么,社会关心什么,什么就可能是下一个大家热衷观看的电视节目的核心内容”,柴焰表示,从今年开始,安徽电视台将更加有意识地发展语言类节目,“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新的语言类节目次第登场。”

国外演说类节目

谈到电视上的演说类节目,赵曙光甚至认为可以追溯到美国总统竞选演说。

国外同类节目为国内熟知的是由理查德·温曼和哈里·马克思于1984年共同创办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英文缩写)。

“TED是看天下,内容更专业。”杨晖表示。

TED并非电视节目,而是TED大会嘉宾的演讲视频。每人不超过18分钟的演讲涉及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社会、心理等领域。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截至2010年4月,TED官方网站上收录的TED演讲视频已达650个。

国内网络论坛《一席》即仿照TED而创建,并于2012年8月起,以每月一期的频率,邀请人文、科技领域有故事、“有智识”的嘉宾演说分享。

国外电视台的演说类节目主要以脱口秀形式呈现。主角多为知名主持人,或单人脱口秀,或单人+嘉宾访谈式脱口秀。如大卫·莱特曼的《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乔恩·斯图尔特的《The Daily Show》和艾伦·德杰尼勒斯的《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等。这些节目大多以幽默的方式讽刺批评美国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弊端。

此外,还有一类专门的Stand-up Comedy,类似于国内的单口相声,即一个人在舞台上讲笑话。美籍华人黄西即由此成名。

上一篇:港片呈上升之势? 下一篇:电视新闻中无处不在的策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