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8 12:00:57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女,硕士,讲师,中级康复治疗技术资格。

摘要:目的:探讨物理因子治疗、主动关节活动、本体感觉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疗效。

方法:将37例急性踝扭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RICE处理,治疗组采用中频、主动关节活动及本体感觉训练,2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42%)明显高于对照组(22%)。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综合康复急性踝关节扭伤中频关节活动本体感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10-01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运动损伤,占关节扭伤的80%以上,普通人群的发生率为每日1/1万人[1]。踝扭伤多由意外引起,以外侧副韧带扭伤最为多见,损伤的形式多是挤压伤或撕裂伤[2]。急性踝扭伤如治疗不当可遗留踝关节长期疼痛、肿胀、关节不稳或反复扭伤等后遗症,。本研究通过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踝扭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校大学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7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8岁-22岁,平均20岁;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岁-23岁,平均21岁。病灶部位均为外侧副韧带。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有明显踝关节扭伤史;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行走能力差。X线排除骨折和脱位。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RICE。处理即: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①保护:为避免损伤部位发生继发损害,可用夹板或支架固定踝关节,使踝关节制动。②休息:使踝关节减少负重,使用助行器械拐杖、轮椅等进行代步。③冰敷:外伤后应迅速冷敷,减轻肿胀。冷敷适用于第1个48h,每次冷敷持续20min,间隔20min,48h后可采用热敷。④加压:即压迫疗法,踝部扭伤后,损伤部位血液和淋巴液淤积,使用弹力绷带或加压长统袜减轻水肿,促进静脉血回流入心脏,同时由于过度水肿压迫神经末梢,加压也能减轻疼痛。⑤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到心脏水平面以上。抬高患肢同时可减轻疼痛,否则流向肢体的血流增加,末梢神经将受到更大的压力[3]。

1.3.2治疗组患者在常规PRICE处理的基础上,于伤后24h进行综合康复治疗。①中频治疗:采用K85-G型电脑中频电疗仪(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患者取仰卧位,将电极分别置于患部两侧,选用11或13号处方交替进行治疗,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量及感觉舒适为宜,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次为1个疗程。②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患者取长坐位,双踝置于床沿外,两侧同时做踝关节背屈跖屈运动,每次动作停留5-6s,然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2组,每组10个。动作完成后嘱患者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③本体感觉训练:患者站于平衡板上,分别进行前后及左右方向的摇摆,患足由不负重,逐渐过渡到少量负重、部分负重到全负重,每次20min,每天1次。

1.4观察指标。疼痛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在纸上画一条直线,长度为10cm两端分别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剧烈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起点至记号点的长度(以cm为单位),该长度数值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临床疗效标准[4]:①治愈:肿胀消退,疼痛消失,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肿胀消退,痛感消失,局部仍有深压痛或负重活动时仍感疼痛;③有效:肿胀消退,活动受限。静止时疼痛消失,活动时加剧,压痛明显;④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关节强直。

远期疗效:6个月后电话随访有无踝关节再扭伤。

1.5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治疗20天后,通过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内翻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关节面:踝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距骨前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关节腔隙增大,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②内外踝:内、外踝分别限制足的内、外翻运动。内踝短(位置高),外踝长(位置低),相差约1厘米。因此,外踝对足外翻运动的限制比内踝对足内翻运动的限制要强。③韧带:踝关节内、外侧分别有三角韧带和腓侧副韧带,限制足的外翻和内翻。三角韧带呈扇形,坚固、强大,并被胫骨后肌和趾长屈肌所加强;腓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3条小韧带构成,不如三角韧带坚固。因此,内侧的三角韧带限制足外翻的作用比外侧的腓侧副韧带限制足内翻的作用要强。④肌肉:踝关节周围的肌肉有3组,即小腿前群、外侧群和后群肌肉。其中使足内翻的肌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协助内翻的肌肉有拇长屈肌、趾长屈肌)从数目、体积、力量等方面都比使足外翻的肌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要强。因此足容易在踝关节高度跖屈的情况下发生内翻运动,从而造成腓侧副韧带等限制足内翻运动的结构损伤[5]。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损伤,如治疗、护理不到位,易使软组织愈合缓慢或不良,引起关节松弛,踝关节反复扭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因此,踝关节扭伤患者必须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正规地治疗以减少后遗症。本研究治疗组在扭伤24h后增加中频及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促进了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缓解肌紧张,达到了镇痛效果,同时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而平衡板训练,则提高了踝关节的本体感觉。Lee等对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本体感觉康复训练,患侧足部压力分布异常及踝关节位置觉明显改善,再损伤的几率下降。Mckeon等也对146篇报道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或者踝关节急性扭伤恢复期持续6周的平衡训练可在1年内有效避免踝关节的再扭伤,因此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预防再损伤都有积极意义[6]。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踝扭伤,除常规PRICE处理外,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频治疗、主动关节活动、本体感觉训练等,可显著提高踝扭伤的治愈率并预防再次损伤,远期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燕,陈永强,丁莹等.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比较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37-441

[2]梁小惠,郭伟,陈文英等.好及施贴剂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6):75-76

[3]巫梅芳.大学生踝关节扭伤的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3):293-294

[4]刘刚,谭婧.中医熏洗疗法治疗篮球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86例总结[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24

[5]田金玉.踝关节扭伤的解剖学原因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7:47

[6]李坤,综述,王予彬等.踝关节不稳与本体感觉研究现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51-854

上一篇: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