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8 09:50:26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的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集合债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我国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发债信息共享系统,完善中小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来构建促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发展的良性机制,以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合债;信用评级;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概念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由一家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以“打包”、“捆绑”等集体发债的形式一起申请发行债券,是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中小企业集合债由国家发改委监管,证券市场承销,担保机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共同参与并对发债企业进行筛选和辅导的新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模式。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集合发行是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典型特征。

二、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现状

我国于2007年开始试点中小企业集合债,但由于其“捆绑打包”的集体发债形式,在解决了单个企业独立发行企业债券规模不足、信用风险较高的问题的同时,也因为集合而产生了较高的发行协调成本,同时发行企业间的复杂关系也增加了很高的法律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各发行企业大多不愿意承担连带偿债责任,各发行企业间的法律关系基本上都是“分别负债、按份责任”,这就使得中小企业集合债成为了“集合”名头下的各个企业的独立融资行为,风险属性依然较高。目前中小企业集合债采用的主要增信机制是担保,能否成功担保直接决定了能否顺利发行,但这也使得担保人承担了集合债偿付风险的“最后兜底人”,风险仅仅是打包转移给某一其它个体承担,并没有实现结构化金融产品通过重新组织风险收益特征从而将产品自身的风险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予以分散和消化的设计初衷。正因为如此,我国集合债的发行规模一直不能有效放大,集合企业债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的发行金额分别为13.05亿、0亿、5.15亿、5.83亿、14.18亿,仅占当年债券市场发行总额的0.02%、0%、0.01%、0.01%、0.02%;2012年8月31日集合企业债市场存量仅8支共计29.29亿元,仅占债券市场总额的0.01%。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主要是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试制销售,融资的时效性很强,而中小企业集合债的集合发行模式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与足够多的其它中小企业在发债方面达成协议并找到担保人才能实现其融资愿望,这显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隐性成本过于高昂,融资的时效性无法掌控,使得通过发行集合债融资对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可望而不可即。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困境的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发债信息共享系统

目前中小企业公开发行集合债遇到的障碍之一就是发债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债券期限匹配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都是由当地政府推动,以北京、深圳、江苏、山东为主要的发行企业集中地,区域局限性明显。通过构建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债券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将全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的负债需求录入并进行双向选择匹配,以有利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担保人通过这一信息平台更有效率的结合,更快的完成集合发债的组合匹配环节,以有效减少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对于政府作用的依赖,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提高发行效率,降低发行成本。

(二)完善中小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目前中小企业中最为迫切也最适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的一类群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活动,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高于传统产业,其产品和服务开发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产业等朝阳产业,这就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具有不同于一般信用评级体系的特殊要求。一般的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注重对财务指标和资产规模的考察,并且指标侧重于对企业历史经营情况和现状的考察,前瞻性不足,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普遍较高,传统产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平均仅占其销售额的2.5%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会达到10%—15%以上,并且新技术新产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开始要经过试验、中试、生产和销售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化,这就导致如果按照一般的信用评级方法,许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无法获得较高评级,就会丧失发行企业债券的资格,从而可能错失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所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不能沿用传统的仅仅侧重对企业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负债比率、固定资产和经济规模、销售收入等指标的考察,还应充分体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科技开发能力、技术和产品能否形成合理梯队及其将来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企业对核心研发人员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强弱、产品和技术被其它企业模仿和超越的难易程度等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营特点密切相关的前瞻性指标,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风险收益属性,从而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市场中来创造条件,从而使得更多的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及时获取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制度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04).

[2]杨安华,白广斌,唐英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市场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0).

[3]曾江洪,周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效率研究[J].求索,2010(01).

[4]周菁梅.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26).

[5]徐鲲.高科技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

上一篇: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小型企业贷款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