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9-08 09:17:46

【摘要】Abstract: Taking samples of three types of colleges in term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comprehensive colleges, the study compared and a...

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摘 要] 选取财经类、理工类和综合类三类不同类型的大学,从评价体系类型、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构成、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六个方面,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国内高校现行的学业评价体系是一个以专业知识为主要考察内容,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学业成绩鉴定体系。学业评价实践操作中普遍存在着评价体制不够完善、对大学生共同素质缺乏明确的评价要求、实际评价内容与学校政策目标和师生期望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选择、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确定方面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侧重对学生在学习、科研、竞赛等活动上的参与、投入程度的考察,而不仅是针对结果的考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态度和习惯、情感、意志、个性及人格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of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

WANG Hui, XIN Zhenshuang, QIN Yanan

Abstract: Taking samples of three types of colleges in term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comprehensive colleges, the stud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s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types of evaluation system,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of index, weight allocation of the index, evaluation pattern, subject of the evaluation and standard of evaluation. It is found that current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s at home tak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the main evaluation content and exams as the major evaluation method. Common problems include unsound evaluation systems, lack of clear demand for the common qualities of students, and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evaluation content, college objectives, and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initiative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selecting the index and setting up th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standard with stress on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tests, but not only the results. The evalu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non-cognitive factors such as practical capacity, attitude, habit, emotion, will, individuality and personality of the students. By doing so, a scientific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c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大学生学业评价不仅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领域各种教育评价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学业评价构成了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和深化对我国高校学业评价问题的认识,本文选取了财经类高校(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理工类高校(大连海事大学)和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三类不同类型的大学,从评价体系类型、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构成、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地比较和分析。

一、评价体系类型比较

每个高校的评价体系类型都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见表1)。东财、海事和山东大学采用的评价体系类型类似,都是由基本素质测评和发展素质测评两大类构成,南京大学采用的是通过日常记实性考核和期末考评来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西财和央财则是细化到具体指标来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表1 评价体系比较

在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方面,各类高校都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个人道德修养、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等指标。但每个学校又有自己的特色,西南财经大学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共青团工作和就业工作列为评价指标;大连海事大学针对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的半军事管理进行评价;中央财经大学的评价指标中包含了协作精神和宿舍卫生及表现;东北财经大学和山东大学类似,都是从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具体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比较

在奖学金评选制度方面,学校分为国家奖学金以及单项奖学金。各高校在国家奖学金评选指标的选择上都集中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校规校纪、身心素质和文体活动。对于单项奖学金,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单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

三、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比较

表3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央财和西财对评价指标赋予具体明确的权重,央财更侧重学生的智体成绩、研究及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特长等指标;西财更侧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助学管理工作和就业工作这三个评价指标,分配的权重较高。其他四个学校并没有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给予详细的说明,也就无法看出学校更加侧重评价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比较

表4 评价方式比较

综合分析各学校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各高校都选择了定量的评价方式,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有明确的量化公式和权重分配;财经类大学除了央财有明确的量化公式和权重分配外,东财和西财对于一级指标整体的权重分配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但东财是给予二级指标一定的评价公式,西财赋予了每个指标一定的分值。

从评价方式中也可以看出高校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都有所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东财对于基础性素质指标和发展性素质指标没有具体的权重分配,但在基础性素质指标中,可以看出学校更侧重日常行为与自我管理指标,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央财、海事、山大在总成绩的评定方面都更注重学习成绩指标,学习成绩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

五、评价标准比较

六、评价主体比较

综合分析各高校的评价主体,高校在评价主体的选择方面都是以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为主,其中央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明确提出要有学生代表加入到评价工作中,西财和海事的评价主体不明确,不能看出是否有学生代表参与到评价中去,东财只是加入了学生会主席,并没有提出把班级同学作为评价主体的一部分,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综上所述,从上述几个方面国内几所高校学业评价体系的调查与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国内高校现行的学业评价体系是一个以专业知识为主要考察内容,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学业成绩鉴定体系。学业评价实践操作中普遍存在着评价体制不够完善、对大学生共同素质缺乏明确的评价要求、实际评价内容与学校政策目标和师生期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缺乏系统的评价技能训练、学生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有限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选择、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确定方面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如更注重过程指标,侧重对学生在学习、科研、竞赛等活动上的参与、投入程度的考察,而不仅是针对结果的考核;在学生中开展自评和互评,确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评的多元评价主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态度和习惯、情感、意志、个性及人格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参 考 文 献]

[1]胡善平,陶立明.地方本科高校文科类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2]刘声涛,刘伟香.我国高校学业评价研究文献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12)

[3]孙士杰,张国荣,冯喜英.高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现状及改革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4]Shen, Tsui-lien. Inspiring the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Creative Curriculum by Teaching Design[J].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tercultural Arts Education, 2012

[5]Yeh, Yu-chu. From Knowledge Shar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Blended Knowledge-management Model for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reativity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2

上一篇:吉林地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