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

时间:2022-09-08 08:06: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

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具备这种意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修养,认识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原则,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做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学校教育是教育战线的一个大战场、主阵地,它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有足够的教育时间,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审美能力的教师群体,有各种适合学生审美和赏美教育、能力培养的载体。而学校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社会、时代和民族需要的各种人才,其中就包含了能够品评美、创造美的意思,甚至还可以说这是教育目的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认识社会,更好地品味生活和创造生活。由此可见,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语言和文字源自生活,反映着生活。语文教学即生活教育,它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审美和向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是在传统的教材中,还是在新课改的教材里,没有一篇是仅做语文教育的;不管是古时的诗词歌赋,还是今日的美文小品,均注意了语言的典雅、结构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和文理的晓畅。

我们应该选择好能够作为审美教育载体的语文材料,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上的审美教育。空洞的讲解不如形象的现身说法,强行灌输的知识哪比得上水到渠成的自然。同时,美文教会学生欣赏,美物引导学生爱惜,美趣指领学生变得高雅,至理让学生更加聪睿。总之,我们要以美的事物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就生活在美当中,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习审美和创美。

既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创美方面的教育,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美”的教育方式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艺术的、符合学生欣赏和品味能力、与所选材料内容情调一致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做到增多一个美育的途径,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身教,收到逐渐感染、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为我们选择颇具美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诸多便利。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一定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态度和美的形式参与活动。

进行审美教育需要教育者的系统控制,因此,教育者应有美的气质以及对美和美育的良好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素材对学生进行美学修养的培养,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自己要能真切深入地感受到美,而且要把自己的感受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出来,以启发学生产生美的感受,还要用语言对这些感受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认识美、赏鉴美。我深深体会到,要实施美育就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感受力,还要有鲜明生动的表达能力,深谙审美的规律,明察美学的奥秘,对美有充沛的热情,这样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才能更符合审美的规律,取得应有的效果。简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需要教育者有良好的掌控能力。

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渗透,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地实施美育就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美的感受,切实提升学生赏美和创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要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具备发现、辨别和赏鉴美与丑的素质,拥有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以美育人,以美冶情,培养高雅情操

通过课文中美的人物形象,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审美心理的诱因,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不够稳定,情绪极易冲动。因此,以美育人、以美冶情、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是语文学科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感悟自然美

自然美是一种现实的美,它以其可感的形象,最能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观,感受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的壮丽雄浑美,茂林修竹、绿草鲜花的生机勃发美,珍禽异兽的独特美,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激发其对祖国河山的爱,激发其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提高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无论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诗歌、散文、小说,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的丰富内容,蕴含着大量的形象美、语言美、道德美、文化美等因素。故此,中学语文教学就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学习、理解,而且要教给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的常识,通过语文教学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不美的最美阿姨 下一篇:我的“怪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