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9-08 08:02:36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数学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学生也能融入这种改革后的课堂中,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消化数学知识。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他们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敏捷活跃,而且会持久。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在刚开始的组织是有困难的,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就完全属于学生,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

2.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所有教师的希望,全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可以让他们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在教学中我把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和探究性。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从而愿意亲近数学、谈论数学、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一些学困生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我在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是关注他们,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小学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学会合作,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应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如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发给各个小组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一的角。课上得比较顺利,按照我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课上到后半阶段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拿着角在课桌上摆来摆去。我有点生气,怎么做小动作了?走过去一瞧,呵,这几个小家伙竟然用角摆了一个小猪。我看着这个小猪,想了一会儿: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比较合理呢?做小动作的学生早已坐得端端正正,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着我。看着这种眼神,我心里涌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学生有听老师讲课的权利,也有不听老师讲课的权利,学生不喜欢听课,说明了我教学的失败,接受目光审视的应该是我而不是学生。于是,我对他们微笑了一下,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小朋友们,请看,这几个小朋友拼的图形像什么呀?”“小猪。”“拼得好吗?”“好!”那几个做小动作的小家伙脸上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宏观调控,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教师应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就会自然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从而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学生通过用直角量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政治课教师素质建设 下一篇: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