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品德课

时间:2022-09-08 07:25:54

让学生爱上品德课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喜爱上品德课。

关键词:品德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35-01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以学为乐。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语、数、外三门主课,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学生眼里觉得无关紧要。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课堂上,无法深入到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去,虽然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品德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应该要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喜爱上品德课。

1 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课程标准,备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备课工作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工作质量高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课备得充分,教学实施效果也好。学生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新课结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只有充分地备教材,备课程标准,备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产生兴趣。

2 巧设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如何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心,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法。新颖别致的导入法,在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就想进一步探求新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如《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导入时,笔者先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一段视频。真实的画面,凝重的音乐,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影片中的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义愤填膺,很自然地渴望着继续学习。

3 开展全班活动

小学生对活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激情。每一次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准备,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这样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加,积极动脑。这样由对活动课的兴趣很自然地就转移到了课堂上的兴趣。充分发挥思品学科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既可以联系大的国际形势,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的事情,使他们觉得思想品德离他们不远,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解决其心中的困惑。如“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笔者让学生通过活动知道班级岗位有哪些,岗位职责是什么,如何把班级管理好。学生渐渐地把自己融入班级这一大集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兴趣倍增。这样不断通过活动,学生产生了对活动课的兴趣。

4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教师讲讲、写写。学生听听、记记,被动地接收知识。对知识理解不透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具有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在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开始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品德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制作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和课件演示等形式,通过看图、图表分析、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品德课知识,深切地感受到品德课的生动有趣。

如上《大好河山任我行》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我国名胜古迹的图片,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徜徉在我国的美景中。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大增。实践证明,这样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5 精心设疑,大胆提问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恰到好处的手段,既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踊跃提问。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尽量从不同侧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从而引发学生兴趣。

6 巧妙结尾

小结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总结概括。一个好的结尾往往会画龙点睛。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笔者认为:小结的语言要巧妙,须抓住中心,同时要有悬念、耐人寻味,为下节课做好铺垫,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

讲授《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的结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匆匆的岁月掩盖不了强盗的罪证,历史的脚步抹不去他们心中的作痛!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写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日寇的谴责,可以是对死难者的哀悼,可以是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提醒,可以是对活着的中国的警示,也可以是你自己的决心誓言!今天举行一次签名活动,把你想说的记录在这张白纸上(配乐)。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己体会。更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功效,学生倍增兴趣。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上一篇:“探足迹,触经典,寻乡情,享泥趣” 下一篇: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