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08 05:50:30

学科竞赛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设立创新研究室,以“多层次、多分之、递进式”的竞赛体系和“项目驱动、案例驱动、周末研讨,集中授课、分散指导和暑期培训”的竞赛辅导机制,使学生能很快融入实践中来,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引领实践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

【关键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质量;迭代式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学生缺少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严重与实践脱离,造成培养的人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实践创新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外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的活动。创新型人才是目前教育部人才培养的目标[1],使人才培养注重实践,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学生为主体,使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1创新研究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在完成理论课之后,没有专属的学习场地,多数去图书馆,没有集中式,针对式进行管理,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动手能力得不到优质的锻炼,所以提供创新研究室能很好解决这种松散式学习。1.1创新研究室管理模式学生在进入创新研究室进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兴趣选择对口的创新研究室;创新研究室负责老师可以对进入研究室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进入创新研究室进行学习,考核制度是动态的,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根据刷卡出勤,项目和案例完成等级,进行末尾淘汰,末尾淘汰者可以把案例和项目完善再次进入创新研究室进行继续学习。1.2创新研究室理念创新研究室是以创新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新研究室的理念是“以创新为主”。不以创新为目的的学生是不允许进入创新研究室,这样保障在研究室的学生目标一致,志向一致,很容易培养学生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完成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在研究室的创新基于“思想碰撞”、“方案敲定”、“技术实施”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2完善的竞赛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障

2.1构建“循序渐进”的竞赛辅导机制

竞赛辅导是保障竞赛效果的基础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期基础工作之一。在学生进入研究室前期,竞赛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没进入研究室之前多数是以教室、自习室、寝室进行学习,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多数以书本理论为主,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竞赛辅导以竞赛为目标,针对竞赛内容做基础性辅导,提高式辅导。基础性辅导是系统讲解相关知识,主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降低竞赛心理门槛高的虚假现象。提高式辅导是以项目为目标,辅导学生独立完成设定项目。在研究室辅导形式是多样化,学长带学弟学妹的“以旧带新”式辅导,以经典案例“集中式”辅导,定期“研讨式”辅导,假期“培训式”辅导。每种辅导方式都注重学生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因为创新涉及不同学科之间,这就要求在研究室的学生涉猎的知识面是广泛的,在知识培养辅导上也不是基于单一的,是多学科多融合的。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竞赛,在题目完成上以电子类学科为主,但同时又包括计算机编程、机械制作等学科知识。在研究室的竞赛辅导是递进式的,是一层一层螺旋式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效的、专一的、创新性辅导。通过竞赛辅导增进学生的知识的灵活掌握,曾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2.2创立“多层次、多分支、递进式”的竞赛内容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模糊,动力不足。针对这种现状,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组织学科竞赛的同时、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他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潜在创新意识[2]。在竞赛内容上构建“多层次、多分支、递进式”竞赛格局。(1)“多层次”指学科竞赛级别,在不同时间段参加不同级别的竞赛,例如构建从学院级别开始,学院可以组织相应学科竞赛,学院组织的竞赛称作院赛;由院赛比赛的结果作为参加学校的竞赛,学校组织的竞赛称作校赛;由校赛竞赛的结果参加更高一级别的竞赛,例如省里举办的赛事(省赛),国家举办的赛事(国赛),区域举办的赛事(联赛)等。这种“多层次”竞赛内容每次竞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动手机会,都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2)“多分支”指在一个研究室的学生可以参加多种竞赛,不要拘泥于一种竞赛,例如学软件设计的就做软件类学科竞赛,学习电子设计类的就做电子类竞赛,这种针对自身专业做自身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束缚的。真正的创新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做到的,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培养其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科竞赛上也要“多分支”参与。例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ACM、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通过“多分支”参与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递进式”指学科竞赛的难易程度,做到先简,后难,循序渐进。该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对积极性是重要的保障。学生的学习持久度和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成正比的,如果学生的时刻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那么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会不断加强,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能力会不断提升。

2.3一院一赛制

“一院一赛制”是在学校组织管理下,学院针对自身专业开设的一种院内学科专业竞赛。“一院一赛制”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提高,对未进入研究室学习的学生一种“查漏补缺”。是学院内各个研究室之间的一种小范围内竞赛交流,该模式能很好营造学院学生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对于在学院竞赛取得好的名次学生给予奖励。

3学科竞赛和项目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3.1多种形式并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在形式上是一种荣誉比赛,能很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竞赛目前形式繁多,这就要求对竞赛需要进行甄别,选择高水平、高要求学科竞赛,例如国家举办的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等国际国内重要学科竞赛。这些竞赛具备难度大,时间短,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竞赛要求,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需要在四天时间里完成方案设计,焊接,功能调试,创新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能够实际操作演示的作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与全国各个高校学生进行评比,学生获奖会极大曾强其自身的积极性。在竞赛中,学生之间会出现分歧,激烈讨论,解决分歧,形成方案,分工实施,最终完成竞赛作品。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自身创新思维,挖掘了自身创新潜能,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以学科竞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标准,为了能更好培养学生这种创新能力,在研究室的学生有阶段性任务需要完成,以“周为迭代”的案例驱动,以“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等项目驱动。学生在参与这些任务过程中,需要查阅文献资料,补充项目需求知识,自主完成项目分析、设计和实现。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答辩,这些环节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论文报告撰写、答辩技巧、表达交流、逻辑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培养了学生敢于竞争和自我挑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

3.3形成特色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以“创新能力”为理念的大学生研究室平台,实现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案例与项目创新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本校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科前沿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教师能充分发挥其启发、激发和引导的作用,同时注重“双师”培养[4],既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增长,又要注重企业社会实际需求。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改革思考,促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

4结语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案例和项目迭代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构建“以创新为主”的研究室平台,同时提出在该平台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方法,保障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性,保障学生能力提升的扩展性。该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式学习;同时要求教师积极辅导、引领和激励。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正海,王珊珊.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述评[J].教育与职业,2015,(18):18-21.

[2]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3.

[3]严薇,杨天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7-108.

[4]徐辉,郁汉琪.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提高大学生学科竞赛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53-155.

[5]韦健涛.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6):163-164.

作者:郭建伟 鲁慧民 汤淼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一篇:轨道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