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角度浅析植物造景的艺术

时间:2022-09-08 05:45:54

从绘画角度浅析植物造景的艺术

摘 要:由于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简单的绿色不能满足植物造景需求,植物造景在世界上已成为和绘画一样出色的艺术。本文从绘画的角度解析植物造景的艺术,试图从合理选择植物材料、精心打造构图艺术、巧妙搭配构成与色彩、循序渐进设计过程、连续性完善和养护等诸多方面诠释植物造景的艺术,按照“大地绘画”的思路实现植物造景的美好理想。

关键词:植物造景;绘画;艺术

随着景观水平的提高,植物造景不仅要满足城市规划中绿量指标、平衡城市的生态等基本要求,还需要以艺术的审美作为基础、以绘画的步骤进行植物配置。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植物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1]。绘画,是运用笔墨颜料、在二维空间描绘平面形象的艺术[2]。因此,从绘画的角度进行植物造景就是把植物种类作为“笔墨颜料”,把大地作为“纸”,描绘三维空间景观的艺术。

1 植物造景的材料选择

作画前要了解画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颜料和画具。如果不了解纸张的特性就开始作画,在宣纸上使用油画颜料肯定是不伦不类;如同进行种植设计前,不对景观场地做了解考察,在哈尔滨的室外广场上种植椰子树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植物造景中,第一步就是对“画纸”即景观场地的水文、地质、气候、地形的了解,根据适地适树的生态原则,选择合适的景观植物作为“笔墨颜料”。同时,绘画中单一颜色和笔法会使人审美疲劳,作为三维的空间景观艺术,景观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选择不同植物种类,这样不仅实现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而且满足了景观的多样性。

2 植物造景的构图艺术

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绘画论著《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作为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指导,“三远论”同样可以指导植物造景。

2.1 “高远” 景观设计中需要堆地形使空间变化多样,植物造景需要配合地形的起伏并突出地形的变化,为了使景观堆的“山”看起来更为“高远”,根据绘画中冷色收缩后退,而暖色膨胀前进的原理,要选择叶色较深、树形高大的乔木作为“山”的植物造景材料,例如:圆柏、侧柏、香樟、广玉兰等,其树冠的高度可以增加“山”的高度,深绿的颜色能够使视距拉长。

2.2 “深远” 景观设计中从“山”到“湖”、从广场到平台,从码头到茶室等中间,都会存在平缓的地形与穿插在其中的园路,如果没有植物,所有的地形变化和硬质景观全部一目了然,失去了情趣,所以植物造景需要遵循“深远”:在狭长幽静的曲折园路两侧种植竹子或水杉,如:北京紫竹院和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狭长的空间拉长了园路的感觉距离,使游人对前面的景观充满了期待;在“山”坡上种植开花小乔木或者大灌木,例如:樱花、山桃等,远观山花烂漫,“山”脚下的平地铺设草坪或者种植低矮的花卉,豁然开阔的景观拉长了观者到山脚的视觉距离,使游人身心放松;在“湖”对岸种植瘦高的乔木,如: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远观岸上植物与水中倒影,视觉上使湖面更宽广,使游人心旷神怡。

2.3 “平远” 绘画中讲究远、中、近景的配合,近实远虚,即为“平远”。植物造景与绘画相同,需要做好做细近景,才能对比出中景和远景。因此,近视点的植物材料要选择具有姿态细腻、颜色柔丽的植物,可供游人近处赏玩。例如:南天竹、牡丹、鸡爪槭等。

3 植物造景的构成艺术

绘画构成分为点、线、面,绘画者通过组织这些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植物造景就是利用植物形成的点、线、面这些构成元素进行空间的组织过程,使植物景观空间富于变化,形成一帧帧连续变化并充满美感的画面。

3.1 “点” 植物造景中的“点”即为孤植,孤植要求植物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体量才能成为视觉的焦点,并保证视觉焦点的孤立,背景和前景有大比例的对比关系,才能突出孤植植物的美感。可以作为孤植材料的植物如:景观场地中原有的古树名木或者雪松、广玉兰等。

3.2 “线” 植物造景中的“线”即为列植,列植要求植物相似、具有强烈的序列性才能引导视线,塑造线形的空间或围合线形的空间,引导视线和人流的同时,体现了列植植物的序列美感。列植用做行道树,随着道路的转折而变化,加强道路的通道作用;列植用在场地周边,强调场地的线形,加强场地围合感。常用作列植的植物材料可以是乔木如:国槐、银杏、千头椿、钻天杨、白蜡、悬铃木等,也可以是修剪成绿篱的灌木如:大叶黄杨、珊瑚树、侧柏、木槿等。

3.3 “面” 植物造景中的“面”即为群植,群植要求植物的量和密度,只有植物具有一定量和密度时,才能成为面。植物形成的“面”可以是密闭、紧凑的空间之后设置的开敞、宽阔的平面空间效果;也可以是建筑、雕塑或者植物等主景的背景,起到烘托突出前景的立面空间效果。因此,群植可选择植物的种类较为宽泛,可以选择乔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可以是一种单一的植物,也可以是一个植物种群,需要设计师根据不同的视距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

4 植物造景的色彩关系

植物造景要遵循绘画艺术中色彩配比的原则:既变化又统一、既对比又协调、既均衡又具有韵律。植物虽然大部分是绿色的,但根据叶色的深浅不同,不同的季节植物开花、结果等可以划分出很多质感和颜色。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变化又统一,在种植设计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用量大,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面”进行使用,起统一的作用;一般树种种类多、用量少,可以作为前文提到的“点”或“线”使用,起变化的作用。植物造景要求植物色彩既对比又协调,植物色彩的变化和差异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形成产生兴奋、热烈、奔放的感受,例如:乌桕与枫香秋色叶的红、黄对比;银杏与圆柏秋色叶的黄、绿的对比;紫叶小檗与金叶女贞常色叶的紫、黄对比等。相反,如果对比过多,变化繁杂,强烈的刺激过多视觉就会疲劳,产生烦躁、厌烦、不安的感受,这时就需要色彩的协调,柔和平静的色彩使人获得舒适愉悦的美感享受。因此,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要均衡并且有韵律地相间出现,会带给游人时而兴奋时而平静的感受,同时让人产生愉悦舒适的美感。

5 植物造景的设计过程

清代画家郑板桥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创作过程: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笔下之竹。就是指绘画要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同样也要师法自然,如果单纯追求艺术效果,而不顾植物习性的要求,生硬拼凑成地违反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的群落,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植物造景首选要学习自然,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了解植物种间的共生和寄生的关系,了解植物群落的生理、生物化学关系等。其次要模仿自然植物的群落种类和比例,遵守自然群落发展的规律,进行满足艺术的美学要求的植物配置设计。最终才能获得生长良好的植物群落,同时也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享受。

6 植物造景的完善与维护

植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不断地生长,因此,植物造景是需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与维护。小到一个盆景,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修剪、捆绑、造型才能慢慢生长成一幅三维的图画,大到一个公园,更需要不断地养护,修剪、梳理等,才能保持步移景异、帧帧如画的景观效果。

7 结语

植物造景是和绘画一样的艺术,而且它是比绘画要求还要高的三维艺术,植物造景艺术已和绘画艺术一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之一。植物造景艺术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景观也是园林景观中的最引人注目的景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绿色,因此对设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艺术水平,要按照“大地绘画”的思路实现植物造景的美好理想。

(收稿:2013-03-11)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1994:1

[2]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4

作者简介: 季义力(1982-),女,吉林九台人,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种植设计。

上一篇:浅谈丹江山水城市建设 下一篇:赣南桔实雷瘿蚊发生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