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对动画表演的模仿与其成长的关系

时间:2022-09-08 02:09:25

论青少年对动画表演的模仿与其成长的关系

作者简介:巩梦(1986-),女,山西太原人,硕士suo,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研究方向:影视及新媒体动画创作和理论。

摘要:青少年动画片中角色的模仿,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通过对其模仿心理的分析,对那些吸引青少年模仿的动画表演形式的规律总结,了解动画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以更有针对性地制作动画片和动画节目,从而更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的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模仿;动画表演;角色;认同

动画片是以画面展现虚拟人物,表现作者想象,呈现幻化的场景和故事情节的艺术,其对现实的大胆超越,极具视觉刺激的艺术手段以及虚幻和具有假定性的特点,使之理所当然地成为青少年们的最爱,动画表演也因此而成为其重要的观察和模仿的对象。随着动画在影像文化领域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对动画表演的模仿也越来越广泛,例如被广泛认可和喜爱的Cosplay就是对动画角色造型的模仿,同时对动画角色表情、动作、语言等的模仿更是深入到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一、青少年模仿动画表演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会把他接触到的与自身心理预期相一致的人物形象作为崇拜对象,在行为和思想上去模仿和趋近。”青少年对角色的言行予以充分认同,并将这个人的人格特点加以吸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进而模仿这些角色的表演。这种认同则是其模仿的前提和心理基础。

一个动画片中的角色与其动画表演效果密切相关,如受众可以通过角色模仿、角色认同、归类及与角色进行超现实互动并受其影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模仿为“人类彼此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青少年观察学习就是他们积极注意榜样的言行,并对其行为和语言的各环节进行编码和存储的过程。在过去,青少年主要是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学校老师和家庭成员而学到社会性的行为模式,但在影像文化泛滥的今天,屏幕上的形象已经成为青少年重要的模仿对象,基于动画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动画表演尤能给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受众给予各种行为模式的示范,令他们模仿。

其次,青少年是处在焦虑之中,急欲摆脱童年走向象征能力与力量的成年的时期。他们对动画的欣赏很大一部分原因时在寻找一种力量,对抗自身心里深处的恐惧与自卑,从而积极地变化与成长。从其对动画片中超自然能力的向往就可看出,青少年对动画表演的模仿过程也是满足其心理期待的过程,那种对拥有可以翻江倒海、纵横宇宙能力的向往,对漫无边际、不可捉摸、神秘能力的渴望,正是其逐步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禁锢及压抑希望得到补偿的外放表现。那些能令青少年取得心理认同的角色表演,一方面是贴近他们的生活令其产生亲切感的表演,同时,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动画表演使角色成为了青少年所向往和崇拜的对象,对其表演行为的模仿容易实现青少年的心理期待,满足其渴望成长和改变现状的心理。

同时,凭借模仿动画表演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与同伴或他人相互交流,从而享有更多的经验,并借此分享动画片中精彩的情节和动人的场面,产生能够维系良好沟通的话题,也是青少年在集体中获得认同的一种方式。除了广泛流行的Cosplay之外,青少年还会动手制作动画角色的玩偶,制作角色服装,购买印有动画图案或样式的、玩具、文具、手表、挎包等动画衍生产品。网络更是青少年动画迷们良好的沟通平台,除了可以抒发自己对动画片和角色表演的感受之外,还可以共享最新的动画咨询。并且在动画论坛和动画社区中,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会员制。在各色互动活动中,动画成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媒介,从而使这些青少年产生共同意识,融入同年龄层的生活领域。由此可见,认同是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或群体在感情上融为一体,也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心理历程。

二、模仿动画表演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作为影响青少年价值关的重要娱乐产品,动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现代人精神的载体。具有可模仿性的动画片,最大的优势是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大大增加,青少年可通过对动画表演形式的模仿,更加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动画情景之中,体会动画角色的心理和感受,接受动画的精神主题。动画表演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使青少年在深刻体会到角色的情绪和心理后,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动画所传递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容,并了解到一些真实的成人的生存和社会状态,被他们模仿、学习,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之中,使动画达到其传播文化思想,带动青少年健康的思想行为发展的目的。

同时,青少年还是处在一个喜爱群体活动的阶段,一个人的模仿将会在群体中传播开来,其积极、健康的行为思想会感染更多的青少年,同时也对动画片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青少年在这种互动之中,彼此交流观感,在生活中以动画片和动画表演作为共同话题,在群体活动中以模仿的形式将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感受表达给他人,对于了解动画片的同伴则更易产生共鸣,而没有看过动画片的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成为动画片和其动画表演的关注者。并且,一旦青少年喜爱某种动画形象,便会希望拥有具体的动画产品,这对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广也起到推动作用。

另外,模仿动画表演,对于性格孤僻、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来说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把动画角色当做交流的对象,甚至把自己想象成角色本身,从对动画角色表演的模仿中释放精神压力,解放心理束缚,体验全新的精神世界,学习卡通动画角色开朗乐观的世界观,健康的动画表演便可成为其治疗心理疾病的良方。

但不能否认的是,暴力、不健康的动画表演形式也会造成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甚至影响其社会价值观。例如,在台湾就曾发生过一个初中优等生因为看了具有的动画片,进而模仿其中行为对邻近的小学女生加以施暴。班杜拉强调个体不一定要有直接的学习经验,只要观察榜样的行为,即可获得学习,一旦遇到适当的诱因出现,个体即可做出所观察到的行为。作为榜样,动画片中一些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英雄人物,也会使青少年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线,容易在生活中模仿动画角色的表演,将暴力作为解决问题和达成目的的手段。这些令人懊悔痛心的事件,皆因不健康的动画表演呢内容和不正确的引导所导致,应引起动画界的重视。

三、结语

对青少年模仿动画表演的心理和兴趣因素的分析,不仅仅是对青少年行为的研究,同时也是对动画自身的思索,对观众的了解也是动画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环节,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了解其在这一阶段的心态和审美需求,从而使动画工作者更有效地制作动画。同时,在准确把握青少年心态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健康的社会化引导和完整正确的社会导向,让青少年在动画这种充满趣味性的环境中,通过模仿和学习,引导青少年甚至全社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 龙耘,朱文哲.儿童对动画暴力的解读与模仿――一项焦点小组访谈研究[C].“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

[2] 刘艺,何丽娜.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文化冲突[J].科技信息,2009(35)

[3] (英)索尼娅・利文斯通,龙耘译.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上一篇: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评价 下一篇:威利斯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