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时间:2022-09-08 02:06:50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心理上的喜好和表现出参与程度。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影响这一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因素,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三要:

1.教师要有表率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当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规定后,自己也必须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能穿皮鞋,自己也不能穿,每次上课必须严格执行。长此以往,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变成模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在教学示范中,动作要正确、优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做好自身的工作,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能随时发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如,下面讲到的1、3的情况。如不及时发现、处理,将失去良好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3.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特别在一些游戏、球类活动中,当教师加入其中一起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能被调动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中一起活动,这将起到明显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我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其积极性,能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我把应加强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体育成绩差,但有上进心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体育成绩差,在体育课上基本上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虽有上进心,但心理因素却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应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要多给予表扬、鼓励。例如,我在“定时定距离跑”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达标的标准下跑完男1000米、女800米后,就可以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在第一组男同学中有一名男同学(属于此类型)一直尽力地跑在队伍的前面,由于大部分学生达标都没有问题,因此好的学生就放慢了速度。最后,第一组同学全部没有通过,但我让这位同学去打篮球了,其他同学不服,我问他们:“你们都尽力跑了吗?他都积极地在跑,尽力争取跑第一。”其他同学就不作声了。接下几组的同学都积极地跑。在本课总结时,我在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以后这位同学在体育课上多表现特别积极,我就经常鼓励、表扬他,从而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2.体育成绩差,没有上进心的学生

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在学习活动中较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挖掘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奋起直追。我在体育中经常碰到的两种学生:一是肥胖的学生,二是体质差的学生。肥胖的学生特别在长跑或悬垂方面能力较差,常表现出恐惧、拒绝参加的心理。当肥胖的学生拒绝长跑时,教师要给予批评,同时要鼓励他多参加体育锻炼,并对其适当降低标准,增强其自信心。当成绩提高时,表扬并肯定他的成绩。肥胖的学生在实心球方面往往可以,这时,应多表扬他,让他感觉自己也有优势,从而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教师应经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并经常鼓励他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教他一些锻炼的方法,让他在循序前进中逐步提高成绩来增强他们自信心,振作精神克服自卑,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体育成绩可以,却无上进心学生

这类学生他们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产生了自傲、无为心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表现出自我感觉特别好,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对这部分学生要软中带硬、柔中带刚,培养其竞争意识,开启动力点,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锻炼积极性。例如,在体育课练习或测试中,此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成绩能过得去就可以,并不想发挥自己最好的成绩,应付得过去就可以。因此在体育课练习中应当增加相互竞争的练习,学生一般来说都有好胜心理。我发现在100米测试中让两位成绩相仿的学生一起跑,当A同学胜了B同学,B同学一定不服,要求再比。这样做主要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相互竞争中学习,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并不是单方面的积极性的培养,而是要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来激发学生某一方面的天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好自身工作,再对学生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来完成自己的天职和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下一篇:创设多种情境,徜徉在诗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