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下的多读才会更有效

时间:2022-09-08 01:22:0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关系的两大要素,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相互统一的。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因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误解,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引导”,于是,课堂就走入了“满堂问”的极端,或者有的教师只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甩手给学生,课堂走入“牧羊式”的极端。应该说,在阅读中,学生因知识基础和经验的缺乏,需要教师做出一定的引导,而教师的引导又只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引导中让学生去读,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高效。下面就结合《社戏》的阅读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一、出示目标,初步感知

目标是指引,在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就是简单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或“给大家几分钟将课文阅读一遍”。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知道要弄清什么,读了以后又显得茫然。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在学生阅读前给予学生一个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去阅读。

在给学生出示阅读目标前,首要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社戏》中,教师可以“童年”话题来导入,然后播放和童年相关的一些图片,再引入新课,接着出示阅读目标,目标可为:1.弄清本文的生字词;2.什么是社戏?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可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掌握生字词是必要的,可在阅读时根据附录的字词表来做具体要求,而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常识,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提前掌握,通过阅读,让学生找到文章的写作线索从而分清结构层次也是必要的。如本文中以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就可分出“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三个层次。层次清晰了,再阅读,学生心中也就明朗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初步感知文章的过程中,目标不应过难,问题也不应过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则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阅读而达成预期目标。

二、分层阅读,提出疑问

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来安排的,让学生分层阅读,就是要学生将总体阅读目标进行细化,通过完成不同的小目标来达到整个阅读目标。提出疑问,首先是教师要用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其次则是学生在阅读中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而提出有疑惑的地方。

在《社戏》的第一层次的阅读中,为让学生理解平桥村的那些“乐”事,阅读中教师可用如下问题引导: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问题而逐步深入阅读,从而摆脱“漫无边际”的阅读,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则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情况而言。当然,要能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师生关系的转变来进行,另一方面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逐步引导学生能提问、会提问。

三、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问题提出后,学生进行阅读,阅读后小组内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合作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将自己阅读中的理解或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小组内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心理距离较短,交流起来更自由。但在讨论交流中需要注意,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要尽量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证据”,即要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解读来发表自己的感悟,而不能“信口雌黄”,这也是当前中考阅读中最重视的。

如在《社戏》中对“我”在平桥村的那些“乐事”,有钓虾,文中有“我们每天的事情……这虾照例是归为吃”。“照例”即为惯例,可见小伙伴们的热情好客;“其次”一次则是过渡,从“钓虾”到“骑牛”。其中小伙伴们对“我”的“嘲笑”可见他们的纯朴和坦率,当然,这里也要向学生明确,嘲笑并非是有意,而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又是一个过渡,从平桥村的“乐事”过渡到社戏。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深入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尤其是对学生交流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则要提出来全体同学一起探究。

四、引导总结,体验感悟

在小组内的探究只是对相应文章段落的再次阅读,在阅读中,为了能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涵,在学生通过对段落的讨论的交流后,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对一个层次内的小段落进行总结。

还是在《社戏》第一部分的阅读中,当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以问题“平桥村虽然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但却成为了‘我’的‘乐土’,总结起来有哪些”来引导小组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则在小组学生发言后进行总结。如第一部分就可总结为:1.可不读书;2.没有束缚;3.自由玩耍。在总结中教师所使用语言一定要精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概括内容。

当然,这是对某一层次的总结,当整篇文章学习完后,则要引导学生通过各个层次内容的总结来概括中心。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交流讨论式的阅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不同问题的逐层引导,学生一步步达成阅读目标,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效率。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引导下阅读,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中分析问题,总结中体验、感悟、升华,这样的阅读才会变得更加高效。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设计。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下一篇:从论据入手拒绝平庸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