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07 08:54:00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们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的创新精神培养。在教学中,我是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

一.鼓励大胆想象,挖掘创新源泉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应当尊重、爱护、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学生发现和提出含有某种创新因素的“新奇”问题时,我们不必忙于解答,而应适时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或苗头,因势利导,把它作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能极大鼓舞提出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勇于大胆想象,乐于独立思考的良好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环境中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学科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在大量的语文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引导语文应用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

三.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创造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用信任、平等的目光去正视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便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所创新。

四.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锻炼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这有效增强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锻炼了其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五、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上一篇:关于阎锡山的教科书政策 下一篇: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