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新法则”的发展与体现

时间:2022-09-07 08:47:30

室内设计“新法则”的发展与体现

摘要: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对设计的本质与目标进行分析,以现代化室内设计法则所发生的转变为基础,分别针对美观、实用、技术支持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同时把握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人性化的绿色、科技、环保设计理念,对引导现代化居室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审美概念;设计;艺术化;实用化;科技化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058-02

一、室内设计中的美学问题

(一)美的本质

“美”是大家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词汇,即使让世界上最爱美时髦人士来回答:美是什么?我想也很难有人能完美的诠释美的本质,并给美下一个定义。由此看来,美是一种感性形态的精神产品,而并非一个单纯的物质实体,所以美的概念是无法用语言概括出来的。但是一直以来似乎有一种规律性存在于“美”之中,这种规律性就被人们当做某种事物的属性,从而归结为美的本质。

(二)审美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观念、认识角度、视野时空的不同,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形态,也正因为美具有多样性和非稳定性的特征,人们便把这种变化特性当做发展,并顺应社会审美的发展主流,从而产生了一种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产生的本源就是情感的产生,它作为人类从生理到心理、从感官愉悦到精神愉悦的升华,是在满足基本生理生存的基础上生成的,这里的生理生存基础可以归结为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在现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美的定义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外表”上,尤其在室内设计这个特殊的、与“美”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门类当中,人们进入到了舒适与美观并存的领域当中,便提出了美与实用性并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就必然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这种集审美与实用,艺术与技术融为一体的要求也逐渐成为了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室内设计中艺术化的审美需求

如今,美作为人们对室内设计的必然需求,是指在审美的意义上所进行的室内装饰装修的形象特征符合人的需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也可以说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更加强烈的情感性。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以最敏感的体验,独特的视角把这种情感韵律化,通过有意味、有张力的语言将艺术化的室内设计呈现在业主面前从而迎合其审美需求。

二、室内设计法则

(一)室内设计法则的转变

在现代化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建筑和室内法则已经从传统的“实用、经济、美观”逐渐转变成为了“美观、实用、经济”,由此体现了社会标准以及人们生活需求所发生的变化。美观相当于心理诉求,实用相当于生理诉求,经济作为实现这两种诉求的保障,目的就是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了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设计师在这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通过有效的过程设计与控制,使思维模式得到技术层面的支持,最终达到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

(二)室内设计的艺术化

美不等于设计,却同步。美是一种具有感性形态的精神产品,而并非一个单纯的物质实体,它的价值在于发现和鉴赏。而设计便揭示了蕴含在设计方案中的“美”,以及美的追求和向导,它在于设计的过程中加以艺术化的策划和预想,使之与建筑条件、使用需求相符合的同时又能兼顾艺术化精神。艺术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看似不相干的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和谐的统一起来。

正如潘石屹先生所说:“我们建房子,它不光有一个物质性的东西,还应该有一些精神性的内涵,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好的诗歌、好的绘画、好的建筑,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对建筑、对艺术、对美的了解是什么?光停留于嘴上说说好像有点故弄玄虚,只是一个概念,我们不妨把它变成一个现实,让大家在居住中思考、体会和享受。”我想,不只是在建筑上,在室内设计中也应该把这种精神内涵添加在实用物质当中去,这样的设计才能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三)室内设计的实用化

真正的“美”、优秀的设计二者与实用性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庞大的建筑物还是细小的生活用品,在设计中唯有将其审美性与实用性有机融合,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实用性是设计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也是设计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属性,它合乎设计的目的性与人的目的性。换言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外在的形态,给人赏心悦目感觉的同时,又能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实用性需求。设计师只有在设计过程当中,将环境中的造型、色彩、宜人的空间比例,以及材质的肌理、陈设、绿化等进行人性化设计,才既能体现业主的文化品味,既满足其审美需求的同时,又能将有限的居住空间最大化利用,提高生活质量,符合人性化的居住需求。

王受之先生在参观一贯坚持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家斯提芬・艾里奇为他自己设计的新家后颇有感触,他说:“国内一些设计师的现代住宅我也去过,好看,但是要想住在里面,却不舒适。这种仅仅能看,而不好用的住宅,我看更多像是雕塑,而不是建筑,或者说是用建筑外衣包裹的艺术品,可以探索性的做一些,但是不提倡。我们的建筑家其实注意到的是现代主义的表现,却还没有注意到现代主义建筑的舒适性,离斯提芬这类建筑家的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由此可见,实用性在现代化设计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四)室内设计的技术化

现代化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科技和美相结合的成果。从室内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好的设计之所以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就是它能达到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效果,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现代房屋不简简单单的是“居住机器”,一定要突出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优秀设计的完成同样需要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所以室内装饰的材料选择与使用一定要满足绿色、人性化的要求,设计师要对材料的性能、质量、价格以及安全性要有充分的了解。房屋不简简单单的是“居住机器”,一定要突出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材料的合理使用,能源的节约都体现了21世纪居室装修的节能化、艺术化、健康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以LED为例,它是冷光源,半导体照明自身,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使居室灯具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灯具的边框形式,超越了固有灯具的形态观念,如今已经成为21世纪居室照明领域的一种趋势。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拥有着举世瞩目的应用前景。LED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成功使用足以证明LED照明技术无论是在艺术角度还是节能、健康方面,都是以往的传统照明无法比拟的,它将艺术化科技照明震撼的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将诸多不可能因素变成了可能,让全世界都对中国竖起了大拇指。当代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的巨大影响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同时证明了技术为审美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扩大了审美视野,开拓了新的领域。正因为技术带来了这样丰富的审美体验,人们才能重视技术的反审美性的同时关注技术与审美结合的问题。

三、室内设计的发展目标

艺术化的“美”与实用化的“技术”是相互依托的,过分的发展技术或过分地走向审美乌托邦都是与协调平衡的理念相违背的,只有两者和谐发展提高,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居室生活的需求与对更高精神生活的向往。

室内设计做到审美符合实用,使用依托于审美,技术支持艺术表现,以人为设计核心,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功能需求为保证,做深入到人的思想、意境和情感的设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支持,把人们从物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居室环境艺术化体现,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加绿色、健康,真正达到“物我相融”、“人物和谐”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凯锋.审美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3]王受之.纵情现代[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上一篇:略论汪曾祺文风形成与西南联大文化氛围之关系 下一篇:中西戏剧审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