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练耳”

时间:2022-09-07 07:11:34

语文教学中的“练耳”

[摘要]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环节,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让学生轻松学习,终身受益。

[关键词]欲望 习惯 落实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片断)

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春、夏、秋、冬”。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我想造成这种尴尬状况的原因是“练耳”被忽视了,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已刻不容缓了。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下功夫让学生进行“练耳”,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沟通。

一、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生动性。力争做到有磁性、有魅力:语音清亮、准确无误;语调流畅、抑扬顿挫;语法规范、通俗易懂。还可在语言的运用上增加幽默感,这样,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创设了语言情境,学生就会置身于这种情境中,自觉地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桥》时,开始时我就怀着愉快的心情说:“今天空气清新,天空晴朗,是个十分舒适的日子。”接着话锋一转,心情沉重起来:“可是天也有不测之风云的时候,当狂风暴雨、山洪爆发来临之时,那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啊!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马上播放“山洪爆发”录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渲染下,兴致盎然地去听、去看、去感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以身作则,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再次是细化要求。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听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楚老师或发言的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等。在一次次明确的提示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了。

三、广辟渠道使练耳落到实处

(一)阅读教学中落实

一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以下几种倾听能力训练。

(1)听记训练:主要方式有听记课堂笔记,听记课文、录音、广播,听记竞赛。侧重于训练学生倾听的注意力、记忆力。

(2)听问训练:主要方式有教师口问学生口答或笔答,或者教师讲述材料,学生听后提问。往往在用提问法、讨论法开展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倾听的理解力。

(二)口语交际中落实

新教材中大量增加了口语交际内容,在教学中可穿行如下几种倾听能力训练。

(1)简单复述训练:可采用“传话”的形式训练这种能力。“传话”的内容可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训练有梯度地进行。

(2)表情观察训练:人说话时总伴随着一些表情,要训练学生善于从表情中听出信息。可向学生讲授常用的表情语,手势语,体态语等。可让学生试用不同表情说同一句话,感受表达出的不同信息。

(3)听话外音训练:口语交际总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有些话有弦外之音,要训练学生善于听出。可通过做相关练习题训练。

(4)抗拒干扰训练: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倾听。但生活中的交际场合往往是嘈杂的,所以可以安排学生隔几排座位互相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倾听,学会抗拒干扰。

(三)家园配合,课内外相结合

课堂是培养学生倾听的主渠道,课外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好场所,作为老师,平时我们可以观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如何相互倾听的,再把这些例子引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在家里倾听的情况,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倾听习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形成要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让学生在课外听音乐,听小说,听报告,等有益身心的内容,然后利用晨会时间讲给大家听,这样,家园共同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就不难了。

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只要持之以恒,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总会取得成功。到那时,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同时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大埔小学)

上一篇:分享青春――谈谈如何塑造中职学生的个人魅力 下一篇:设计教学法在“汽车液压与液力传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