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环境及启示

时间:2022-09-07 06:27:36

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环境及启示

[摘要] 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动力因素,美国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产生,有赖于美国不断求新的高等教育改革、完善有效的创业政策体系、鲜活的创业经济实践、积极上进的创业文化等客观环境。美国在注重高校技术知识的创新、注重在现实环境中引导磨砺出企业家精神和品质、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完整的创业教育扶持链条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将很有启示。

[关键词] 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环境支持;大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107?03

高校创业教育在国内逐渐成为缓解日益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创新型人才战略和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性基础思路。创业教育的初衷是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企业家精神。美国是最早在学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探索,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其创业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对接,趋近成熟[1](69-72)。而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属于探索萌芽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环境下的企业家精神培养情况对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完善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环境

1. 高等教育改革的保证

从最初借鉴模仿欧洲高等教育体质而创办九所殖民地学院,到审时度势发起州立大学运动,以及成立研究型大学,……美国不断描绘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厚重的高等教育体系[2](163-173)。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无到有,进而建立起现代大学,在学术创业者的领导下,美国现代大学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并从贵族化逐渐到大众化的州立大学和精英化的研究院制进行了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的两端延伸,为高等教育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和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大学内部持续的进行革新,特别是选修制的建立和普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为新学科的迅速引入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美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求新的进程中,大学的本质逐渐得以体现,一是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使得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教育对象变得多元化,同时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和研究生院的建立保证了高校科研实力的持续壮大,为高校保持创新活力奠定了基础。

美国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拥有受过高度训练的专业人才队伍和专业化的知识以及创新技术,这是其他组织结构很难具有的。而企业家精神首先是创新精神、创造精神,包含了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等多重元素,但是技术创新是基础。在不断进行技术求新的校园环境中,对于企业家精神中创新理念和务实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得以启迪。

2. 政府创业政策保障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美国联邦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变放任自由的科技政策,从宏观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为创业型经济和创业教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高校自身的发展是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环境基础,美国联邦政府从学术研究、创业立法到推出具体的小企业政策,将支持创业教育发展和创业活动开展的政策链条进行了完整的制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联邦政府首先考虑对那些有助于技术转移、商业应用以及工作岗位创造的项目进行高额的资助,有力促进了新知识的创造并加速了科技人才的培养。阿波罗登月计划、英特尔企业的成立等都呈现出了政府科研支持的良好效果。大量的联邦资助在显著提高大学的研发能力的同时有力的支持了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能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发明和创新活动,而美国大学专利许可和衍生公司的数量与研发经费支出数额呈现正相关[3](76-89)。大量科技成果在高校的科研实验室里产生,为创业活动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科研扶持的同时,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大学衍生公司发展的政策,一方面保护了知识产权,一方面加快了技术创业的步伐。1980年颁布的《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术创新法》允许大学或国家实验室保留由联邦政府经费资助所得的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并鼓励将研发成果下放给小企业。这两个法案的颁布为大学知识产权的出售和转让提供了法律保障,大大促进了技术转让工作和科技创业活动的活跃。1989年,《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对前两个法案进行了修订,指出由政府、大学、研发机构、民间企业共同提升科技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高校力量和社会力量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效益的引导下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促成了美国以科技为主导的创业公司的大量兴起。为了确保知识产权转让后的成果转化成功率,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采取直接的机制,包括建设孵化器、提供应用研究资助、建设“缓冲型”机构等,鼓励创业型企业的创办,同时确保大学衍生公司与大学实验室之间保持持续的联系。由于大量的创业企业都以小企业的形态存在,为了保证创业成功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美国政府在法律上和政策上为小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扶持壮大发展。

3. 创业型经济使大学生可以获得全方位参与

熊彼特(Schumpeter,1934)在其巨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而创新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活动[4](89-97)。虽然工业革命开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大型企业才是现代经济的基石,但1973年的经济危机为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卫?伯奇在1979年发现了创业型企业在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随后创业者逐渐成为了社会的“英雄”。

创业成功的典范和创业经济的不断持续高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者持续参与进新的创业大潮中。2005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指出,2005年有将近2300万的美国人拥有一家企业,或者已经采取措施准备创办一家企业,这个数字占到了美国所有成年人的12.4%,而据《全球创业观察》估计,在这2300万个创业者中,有290万左右属于高成长企业的创业者[5]。

从高校内部到社会企业的全方位的创业活动的开展近似一场“创业革命”,这场“革命”持续的改变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观念,创业公司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市场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创新产品,更重要的是,它们显著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彻底地改变了整个工业模式,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标准。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创业型公司这样的途径进入到主流经济,它的背后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的理念,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鼓励创新、创意的理念。创业型经济不仅是的经济、社会层面实现了解构和新的结构,也使得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大,进而使得创业教育的主动参与性得到极大的提高。由高校科研到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实现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又转而支持了高校科研教育的发展。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基础。

4. 社会文化环境为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文化环境层面,美国的文化是由探险者、清教徒、大量的移民塑造而成的,他们注重实用、开拓进取、鼓励冒险、独立平等,对财富以及美好的生活很有追求。与东方文化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美国人将失败看作成功的一个台阶。将失败看作走向成功的“试错成本”,是美国人勇于进取的一个表征[6](23-26)。美国人的不断追求梦想、自由选择和对失败的宽容态度,以及实用主义精神,构成了创业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同时这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注脚。

在社会环境层面,除了政府方面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扶持外,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界也都积极地参与进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成立于1966年的考夫曼基金会,独立于高校、政府和企业,以教育和创业为两大关注领域,主要资助创业教育的开展并推动全校性创业教育新理念的发展。[7](107-110)在美国,创业教育主要受基金会和创业者的资助。作为专门的创业教育扶持组织,考夫曼基金会成立了创业领导中心,在提供资金支持之外,基金会还专门组织实习项目、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组织创业项目、指导青年创业等,作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考夫曼基金会等非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方面正发挥着强大的后盾作用。而企业界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则主要是提供人力和实习岗位以及财力物力的支持。创业者成功后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可以有效的激励青年人,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创业教育,需要充足的实习场地,同时初创业者除了在经验等方面需要帮助外,也需要多方面资金的支持。企业界除了捐助高效的创业研究中心和捐赠席位外,还会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形式进入到创业扶持中。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是美国创业活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环境的启示

1. 高校技术知识的创新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础

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该建立在技术知识创新的根本之上。高校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的承载主体,就因为高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环境和科研力量基础,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创业活动所拥有的实际意义。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是在创业教育和科研创新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所谓务实、所谓戒骄戒躁、所谓脚踏实地,都指向创业以技术创新或者理念创新等创新成果的产生为先导。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其早先对高校科研活动的大力支持有显著的相关性,没有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支持,就很难有后来的创业型经济的产生。

2. 注重在现实环境中引导磨砺出企业家精神和品质

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环境偏重实践性,在完善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之外,美国的创业教育更偏重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体企业的工作,甚至积极创办自己的企业,同时在校内的实践环节中,高校也偏重于在虚拟的各项企业创建和运作平台之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创业教育,情景性和实践性使得美国的创业教育更加富有成效。由于真正的创新精神需要建立在敢于冒险和敢于承担试错成本的基础上,而这些品质都需要在实际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历练,因此以情景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3.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完整的创业教育扶持链条

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初期,不可能靠具有短视缺陷的市场经济去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是说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力量很难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贡献太多的力量。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高校科研实力足够强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这需要政府在高校科研活动方面进行足够的支持。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科研成果的直接创造者也就是高效的师生参与到创业过程中,以保证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增加以科技创业为内容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来活跃市场,进而去繁荣创业市场。随着创业型经济的逐渐发展,基于利益和回馈等原因的成熟企业的各项资源力量才会不断地流向创业教育并使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J].教育研究,2011(3):69-72.

[2] 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 Siegel D,Waldman D,Link A.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 An Exploratory Study[R]. NBER Working Paper,No. 7256,1999.

[4] 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5] Autio 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05 Report on High-Expectation Entrepreneurship[DB/OL]. www.省略/download/1205750593275/18276%20GEM%20full%20report.pdf,2012-01-09.

[6] 张玉利,杨俊.国外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23-26.

[7] 沈超红,李敏,向广旭.美国创业教育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107-110.

上一篇:幼儿教师执行课程方案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下一篇: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