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07 05:05:34

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究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3-01于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80例,所有患者皆对传统精神病治疗无效,且至少3种以上药物治疗。入组时,所有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高于60分。用利培酮替换传统抗精神病药进治疗,疗程为6周,比较治疗2周、4周、6周后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坦度螺酮;曲舍林;抑郁;焦虑

临床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出现焦虑状态,对与焦虑症状明显患者,采用单一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本文采用第3代抗焦虑药坦度螺酮与抗抑郁药曲舍林联合使用,旨在探究两者协同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至2013-01于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80例。该组男性3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35.4±3.8)岁,病程(4.76±2.28)个月。精神分裂症类型为:未定型患者35例,偏执型患者20例,青春型患者12例,紧张型患者13例。患者中,使用过3种传统抗精神病药40例,使用过4种传统抗精神病药30例,使用过至少5种传统抗精神病药10例。药情包括:氯丙嗪80例,奋乃静75例,氟哌啶醇84例,舒必利53例。病例选取满足以下条件:①根据CCMD-3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②患者皆对传统精神病治疗无效,且至少3种以上药物治疗;③所有入组时,所有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高于60分。④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以及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和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换药前均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TESS测定,患者停用所有统抗精神病药,进行药物清洗1周。若期间患者出现病情波动(如兴奋、躁狂),影响护理工作时,可给予控制情绪药物,选择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稳定病情。自第二周起开始服用利培酮()初始剂量2mg/天,每隔3天加量2mg,最高剂量6mg/天。如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分别在治疗2周、4周和 6周后再次进

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TESS评定,治疗后每周对患者血象、肝肾功能和血糖等项目进行测量,防止发生肝肾功能损害。

1.3 疗效判定[1]

采用PANSS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状阳性因子、阴性因子等进行评分。采用TESS(副反应量表)判定不良反应,TESS评分>2分为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以 ±s来表示数据,以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以X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采用q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将P

2.结果

2.1 如表-1,换药前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自换药后4周患者总分、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均低于换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PANSS对比

组别 治疗前 2周后 4周后 6周后

总分 93.2±14.3 91.5±13.8 80.7±10.2 62.3±8.4

阳性因子 24.1±7.1 22.4±6.2 19.3±6.5 14.4±6.1

阴性因子 29.6±7.9 26.5±6.7 23.1±5.5 20.4±6.3

一般病例 35.7±8.0 34.3±7.4 32.8±6.9 30.7±5.8

攻击性 5.5±2.2 5.3±2.4 4.9±1.8 4.7±1.5

2.2 换药前患者TESS得分(3.89±1.07)分,换药6周后研究组TESS量表得分(1.04±0.81)分,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

传统抗精神病药临床已应用四十余年,由于疗效确切,剂型齐全且价格低廉仍在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抗精神病药普遍存在药物毒副反应大的缺陷,使其疗效的发挥大打折扣[2-3]。利培酮主要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5-HT(5-羟色胺)的回收,同时舍能间接下调肾上腺素能受体,一定程度上抑制多巴胺再摄取功能,促使突触前多巴胺自身受体脱敏、减少肾上腺素能受体数量 [3]。由于该药与5-HT能受体和多巴胺的D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利培酮也能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且以较低的亲和力与 H1组胺能受体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利培酮不与胆碱能受体结合[4]。利培酮是强有力的D2拮抗剂,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并与此同时,对治疗躁狂症有奇效。但它引起的运动功能抑制,以及强直性昏厥都要比经典的抗精神病药少。

利培酮的另一优点在于对中枢系统的5-HT和多巴胺拮抗作用的平衡可以减少发生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可能,传统抗精神分裂药物大多对边缘系统和锥体外系影响较大[5],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震颤、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利培酮治疗到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良好,却较少出现不良症状。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失眠,这一点进口药物优于国产药物,国产利培酮失眠最为突出,患者需要依靠苯二氮类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但其他不良反应方面都明显轻于传统抗精神病药,且价格便宜,服用方便,经济效益更好,具有良好临床依从性。对于利培酮增强食欲等反应影响,本文尚未深入研究。

总之,国产利培酮虽然存在失眠等不良反应,但其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均优于统抗精神病药,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8-671.

[2] 肖国椿,黄国平,肖李莉.奎硫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7,01(2):57-58.

[3] 沈宣,秦立民,李建新.利培酮撤换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54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1):664-665.

[4] 陈赞 ,王国强 .利培酮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45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

[5] 杨甫德,陈松,王向群,等.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23(7):498-503.

上一篇: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化疗引起呕吐反应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