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2-08-05 09:09:48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分析造成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因大出血引发休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治疗方式,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存在产科出血患者共88名,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出血因素与出血量,分析其出血主要原因,并研究采用的治疗方式,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注意事项。结果 导致产妇大量出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子宫收缩乏力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出血量的多少也可能引发产妇休克。结论 对于不同出血原因,医护人员应注意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产妇休克几率,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治疗方式

失血性休克是产妇面临的最危险并发症之一,当产妇大量出血时,体内血小板急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及时为产妇输血并止血,极易引发出血性休克。产妇休克不仅会让婴儿长时间在子宫或阴道中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威胁到婴儿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产妇因大出血死亡[3]。这种症状短时间内变化较大,且预后效果不佳。我院针对这种现象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治疗方式,提高产妇及婴儿生命安全。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资料

所有研究的患者都是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生产并出现产科出血症状的患者,共有88例。在这些患者中,产前出血36例,占总人数40.91%;产后出血52例,占总人数59.09%。患者大多妊娠正常,只有7例为异位妊娠,占总人数7.95%,有2例患者流产。

这些患者最大36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为28.3岁。一次妊娠患者52例,占总人数59.09%;二次妊娠患者30例,占总人数34.09%;三次及以上妊娠患者为6例,占总人数6.82%。在这些患者中,有过流产症状的患者有28例,占总人数31.82%;人工引产患者16例,占总人数18.18%;两者兼有患者9例,占总人数10.23%。

1.1.2发病原因

在研究的这些临床资料中,产后出血共52例,其中有39例患者属于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性休克。引起宫缩乏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胎儿体型过大(6例,占15.38%)、生产时间超出预计(9例,占23.08%)、梗阻性难产(8例,占20.51%)、多胞胎(3例,占7.69%)、瘢痕子宫(13例,占33.33%)。另外,产妇本身贫血造成的休克有5例,占总人数9.62%;胎盘植入2例,占总人数3.85%;胎盘粘连6例,占总人数11.54%。

产前出血的36例患者中,因产妇自身妊娠期间血压较高导致的胎盘提早脱离子宫患者有16例,占总人数44.44%;因缺乏运动或撞击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胎盘前置引发出血的患者共20例,占总人数55.56%。

1.2一般方法

对于产科出血患者而言,应根据出血原因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来治疗。

1.2.1子宫收缩乏力

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帮助产妇按摩子宫,并采用宫缩剂帮助产妇进行子宫收缩。当情节比较严重时可以在产妇宫腔中塞入纱布或纱条,并将大血管缝合来尽快止住出血[1]。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最多的是子宫压迫缝合技术,当出血已经威胁到产妇生命时,可经协商将产妇子宫整个切除。

1.2.2胎盘前置

可以在手术中将子宫动脉结扎,采用8字型将出血部位缝合[2]。缝合时要注意压迫产妇腹部主动脉。

1.2.3子宫切口血管破裂

将产妇皮下组织一层层将切口缝合,并在缝合过程中将血块以及血肿有效清除,保障不会再有出血症状发生[4]。

1.2.4胎盘早剥

应及时为产妇输血治疗,并通过输液方式将纤维蛋白原以及肝素输入到产妇体内[5]。当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时,应积极止血,并将产妇子宫切除。

2 结果

2.1产科出血性休克原因分析

通过临床资料分析不难发现,造成产妇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有许多种,包含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等,具体影响情况如下:

3 讨论

产科出血是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医护人员只要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内止血并抑制产妇出现休克状况,就能够保障产妇及胎儿安全。根据研究不难发现,产妇出现大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宫收缩以及凝血这两个方面,且休克几率伴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而上升。由此可见,面对这种症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止血[6],在查找出血原因,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缝合措施。

综上所述,产科出血会让产妇在短时间内损失大量血液,手术过程应注意输血,并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止血。从原则上来说,应尽量将患者子宫保留,除非流血过多危及到产妇生命。总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应根据临床原因的差异性来实施,保障治疗的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玉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7):85-85.

[2]孙翠玲.产科出血性休克89例临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04):403-405.

[3]王妙英,冯海芹,景丽.多中心预防措施在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中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20):2763-2765.

[4]刘颖. 6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急救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09):1157-1157.

[5]王娟.产科出血性休克3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4-155.

[6]薛文萍.产科出血性休克6例抢救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0(10):1002-1003.

上一篇:一种合成磁性物质的微好氧细菌的分离及高效半... 下一篇: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化疗引起呕吐反应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