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

时间:2022-09-07 04:04:15

小学德育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

【关键词】 德育;有效性;示范;关爱;真

情;内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27―0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学生心灵就是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要想形成良好的班风,单抓教学是不行的,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因为德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的形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中华复兴大业的关键。在学校培养目标的德、智、体、美诸方面中 ,德育是主导 ,是灵魂。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单纯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的智力,而德育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开发和利用。因此,只有把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课内外一切活动中,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两大因素得到协调发展,才能造就品学兼优的人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以身示范

1. 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风范、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2. 用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英雄的崇高品质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赖宁的故事等。

3. 用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或班上、年级、学校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让学生感受活生生的例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营造育人环境。校园内悬挂的校徽、警句、画像、文化墙,展示的黑板报、荣誉、成果等可以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和目标的激励。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让真、善、美、正的东西占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远离假、恶、丑、邪的事物。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力量,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处理问题的正确思想和方法。

二、关爱学生

在德育全程教育中,教师在用自身朴实的师德去以身立教、去表率示范的同时,也向学生倾注了大量的爱,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德育工作动力的源泉,它可以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也可以使中等生奋发图强,更可以使优秀生出类拔萃。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眼神,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鼓舞,从而激发他学习的动力。为此,我们要面向全体,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融融之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感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老师就像父母,同学亲如兄弟姐妹,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强。

三、倾注真情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本身就是一种真情、一种激情。教师对学生的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出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诱发他们向往美好人生的动机和对世间百事的情感,激励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并能用坚强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一没有激情的教师所施教的只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磨灭学生的生机。不善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师,他的教育是呆板的,他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激情是鼓舞学生斗志的号角,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有爱才会生情,付出真情才能使学生动情。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互相鼓励,教学相长,奋斗不息。

四、形成内化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品德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化的心理过程。由于学生的很多“良好”表现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模仿的成分较多,所以,在德育过程中,要塑造学生心灵,就要重视内化作用,要让学生把耳濡目染的别人的好品德、好做法,“拿来”以后经过若干次的示范,又通过长期的模仿和强化训练以后吸收“内化”成自己的品质,最后形成自己的良好性格。

五、抓好反复

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德育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会随时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在品德形成的良性轨道上健康地成长,有的学生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而几乎所有的后进生的品德形成都是反复无常的。为此,教师要进行长期的、重复的工作才能有效。要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采取不断地修行,正其言,修其身,反复抓,抓反复,使其形成较为稳定的健康心理态势。修行是矫正心理障碍必不可少的环节。抓好反复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修行可以使中等学生得到长足进步,使优秀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六、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是品德形成的高级阶段,是“心育”,也是“育心”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循序渐进,有时还要交叉重复进行,学生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接受教师的示范――模仿获得的好品德――通过情感系统产生激情――强化,内化――出现问题――自我修行。“再内化”就是养性,因为别人的优良品德是能模仿学得会的,但是如何把它转化、吸收、融合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则要不断地“内化”才能养成。所以,育德要在教师的“管”和学生的“养”上下功夫。在学校,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就能使其离开学校以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是欲念,以达到自省、自律的高境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上一篇:少数民族舞蹈班学生管理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