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07 02:30:38

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探析

摘 要:生命教育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是依旧没有很好地发展和实行,从而失去了生命教育的本质意义。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从而实现学生认识生命、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从自我的内心出发认知自己,改善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的荣辱观。本文就简述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命教育;实践

现在社会中经常能够听到投毒、自杀、吸毒的字眼,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生及明星,不禁要去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行为,对于他们而言,生命真的是一文不值?为了能够让每个人在成年之后能够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探索生命,在其青少年时期的生命教育就愈发刻不容缓[1]。

一、生命教育浅析

1964年,由于日本唯物主义教育广泛传播,导致民众自我意识及主观想法的缺失,因此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提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思想是在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其后在全球得到广泛的运用。在20世纪90代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出现了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所差异,每个国家对于生命教育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的生命教育通过死亡教育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在我国谈论生死则是一个比较忌讳的话题,更不能去当作生命教育的教材。因此我国的生命教育就具有浓烈的中国色彩。

(一)自我认知教育。对学生进行自我身体、伦理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性教育,认识两性知识,提高伦理及安全意识。对伦理知识进行教育,增强对社会关系的学习,对未来的生存及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二)自我发展教育。自我发展包括生存及生活两个方面。在生存教育中学习生存知识、避害知识,去了解生命的脆弱,减少伤害事件发生[2]。在生活中,通过对自我生存的教育,去避害的同时能够去减少生命的消亡。

(三)生命本质教育。生命本质教育就是死亡教育。人类本质就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此消彼长来满足自然界的平稳发展。人类从出生伊始,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万物生长凋零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没有人可以去打破它,因此我们死亡就是必须面对的事情。不去惧怕死亡,坦然的接受,从而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的尊重生命及敬畏生命就是生命教育的意义[3]。

二、语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策略

1.增加生命教育培训。目前对于生命教育的中国国内培训教材及课程比较少,但是国外对于生命教育的教育已经发展良久,有充分丰富的教材及培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去学习更加完备的生命教育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内容展现出来。

2.提高生命教育意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面临学生有困惑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讲解,因此教师本身的自我修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语文教育本身,就有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特点,教师通过自我的学习进步要能够承担起学生的指明灯角色[4]。

3.与学生深入交流。课堂中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知识的传授,对于生命教育仅仅是偶尔提及。这对于语文教学的本身是没有好处的,脱离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课上课下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对于生命教育有促进作用。

(二)学生策略

1.阅读。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仅是在解答语文知识,更重要的可以从阅读文章中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在生命教育中阅读已经不局限在语文课本,更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仅是书籍,还有图画、音乐,体会自然、社会、人伦等生命情感。在这些阅读中感受生命的小桥流水及波澜起伏。

2.创作。阅读是在体会别人的情感,别人眼中的世界。创作则是在找寻自己的生命情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生命教育使人类了解生命、认识生命、感知生命,最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展现。

3.郊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程中感受阅读中无法体会的东西。去体会春风绿水拂面,去感受沙漠热情如火,真实去体验生命在大自然中存在价值。去草原体会人类的渺小,去探访动物生育,从大自然中体验生死之谜,直面死亡[5]。

4.交流。在信息发达的社会,很多人都成为“宅男宅女”,拒绝交流,远离社会。见多方能识广,走出去,不在仅仅局限于网络,恢复正常的交流,同时对于自我的感知增强。很多学生就是连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在家里就是写作业、上网,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去感知生命的交流活动。

语文教育被赋予了生命教育的更多价值和责任,但是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语文教育课堂上,让学生在自然社会去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地见识到生命,才不会去揣测生命的渺小和强悍。

参考文献:

[1]姚晨.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2014(1).

[2]刘慧.推进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理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3]冯梅,禹永红.生命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学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8).

[4]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4).

[5]李冬华.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高教探索,2012(3).

上一篇:创业选择需求永存的行业 下一篇:关于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政策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