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

时间:2022-09-07 02:07:05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1

引言:

当前,医疗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基本设施不够完善,且出现质量管理的松散,如何才能使基层医院回归到管理有秩序,正是目前众多社区面临的重大难题,为此,要从根本上狠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关键,我们要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器材、使用过程中的损失维修及保管方面、试剂质量、标本验收、空间大小、员工的素质业务学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最终解决好检验科质量管理问题。为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是完善医疗设施的关键所在。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文件,能够对工作行为产生管理、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基层医院忽视制度的意义,因此并没有建设完整的管理制度。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指导、管理与约束,或者制度建设缺乏可行性,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

2)责任不明确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室的一大难题是责任的不明确性。在社区卫生中心中,由于规模较小,个人身兼数职,各级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不明确,尽管存在着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的级别差异,却做不到“因才制宜”,较难的技术应用可能让初级人员去完成,较简单的检验工作让中级人员去完成,不仅不利于个人能力、专长的发挥,而且还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

3)不重视质评活动室内质控是室间质控的基础,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检验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会不开展室内质评活动,或者只是流于形式,对于返回的质评结果也不甚重视。这种工作态度,不利于本科室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严重影响了基层社区卫生中心检验科工作水平的提高。

2.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尽快提高基右搅苹构检验科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督查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疗机构虽然均已建立了质量管理文件,但不少是照搬其他单位的,或者更改后未做相应的修订,没有真正做到现行有效;有些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与实际工作不符,质量控制流于形式,原始记录不规范或后补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负责人既是管理者,又是一线工作人员,无太多时间从事管理工作,且其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二)加强一线检验人员的培训:由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人员普遍较少,往往一个岗位就一个人,致使一线检验人员较少有机会到上级医院学习或参加各种培训班,业务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形态学检验能力。而一线检验人员是检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只有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检验质量。区质控组计划从形态学检验人手,通过网络和现场等多种教学方式,力争使每一位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得到培训和提高。

(三)质控督查与行政管理手段相结合以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质控盲区,在生化专业和肝炎标志物检测中未开展相应的室内质控,也未参加室间质评。有些医疗机构负责人仅从成本考虑,不愿意在质控上花钱。从影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检验质量的因素中分析发现,能否坚持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相应的室间质评活动是重要因素。因此,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以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结合盲点调查和现场督查,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改进临床检验质量。而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和专业质控管理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要加强质控组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扶持和引导,切实帮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杨运昌.检验科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J].临床检验杂志,2002,19:309.

[2]从金隆,朱士俊.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与学科建设的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5:116.

[3]韩静云,张秀珍.不合格采样及送检导致生化指标波动原因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13

上一篇:应用运动疗法与食物交换份理论进行指导对妊娠... 下一篇: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