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收尾速度”模型的应用

时间:2022-09-07 01:56:45

高中物理中“收尾速度”模型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模型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形成和变化特点,而习题模型又是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很重要的手段.高中力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笔者称之为收尾速度模型,本文将对这个模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1什么是收尾速度模型

物理学中存在一些力,它的大小和速度大小有关时,当物体受到这样的力作用时,就可能经历变速直线运动,最终达到匀速运动的状态,即收尾速度.当物体达到收尾速度后,若影响该力的条件变化,则物体将达到新的收尾速度.笔者将这样物理模型称之为收尾速度模型.

2收尾速度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此类力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有:

①机车的牵引力:F=P1v;

②洛伦兹力:f=qvB;

③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的安培力的表达式,如: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模型中:F安=B2l2v1R总;

④雨滴下落时阻力的表达式:f阻=kSv2.

此类题的物理过程是物体在经历一段加速度减小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后,最终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达到收尾速度.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归纳这类问题,让学生了解其思路与方法,就能使学生少犯许多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1机车启动的收尾问题

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因机车的牵引力F=P1v,受制于机车功率和机车速度,故在启动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即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启动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到,无论机车采用何种启动方式启动,都要经历一段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最终达到最大速度,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达到收尾速度.如果机车功率突然改变,机车在经历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后,最终达到最小速度,此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达到新的收尾速度.

v-t图11OA

段AB

段1过程

分析1vF=P(不变)1v

a=F-F阻1m1a=F-F阻1m不变F不变

P=Fv直到P额=Fv1运动

性质1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1匀加速直线运动,

维持时间t0=v11a过程

分析1F=F阻a=0F阻=P1vm1vF=P额1va=F-F阻1m运动

性质1以vm匀速直线运动1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C段1无1F=F阻a=0

以vm=P额1F阻匀速运动例1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功率P、速度v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F0.在t1时刻,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P/2,此后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t2时刻,汽车又恢复到匀速运动状态.下面是有关汽车牵引力F、速度v在此过程中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该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竖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在小球由A到B的过程中:分析弹簧弹力做功?

引导学生关注弹簧可知,弹簧显然经历了继续挤压,展开至原长,又被拉伸等复杂过程.所以,此种情景的分析在于关键点的选取.物体越过某些关键点,弹簧弹力性质就会变化.如图4,依据运动过程和弹簧的特点,我们很容易在小球的轨迹上再找到如下三个点:C、D、E.其中C为OC水平线与杆的交点,D为关于C与A对称的点,E为弹簧原长时小球与杆的交点.则可知,小球从开始起走AC段时弹簧做负功(弹力斜向左上,位移向下);CE段做正功(弹力斜向左下,位移向下.其实引入D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E的大概位置);EB段又做负功(弹力斜向右上,位移向下),而弹簧在AC、EB段做的总负功与在CE段做的总正功相同(形变量相同).其中,A点由于速度为零,C点由于力和速度垂直,E点由于力为零,故这三点弹簧的瞬时功率都为零.解析汽车匀速行驶,则F0=Ff,又P=Fv,所以P变为P12时,由于v不变,F减小为F012,F合与Ff方向相同,汽车减速.由于v减小,F增大,F合减小,减速时加速度减小,选A、C.

2.2洛伦兹力作用下的收尾问题

带电体在洛伦兹力及其他力的作用下,因洛伦兹力:f=qvB,即洛伦兹力因受制于v,故带电体速度变化时,洛伦兹力会跟着变化,导致带电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达到匀速,即收尾速度.

例2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电荷量为q,小球中间有一孔套在足够长的绝缘细杆上,杆与水平方向成θ角,与球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此装置放在沿水平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若从高处将小球无初速度释放,小球在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运动速度的最大值为.

解析分析带电小球受力如图,在释放处a,由于v0=0,无洛伦兹力,随着小球加速,产生垂直杆向上且逐渐增大的洛伦兹力F,在b处,F=mgcosθ时,Ff=0,此时加速度最大,am=gsinθ,随着小球继续加速,F继续增大,小球将受到垂直杆向下的弹力FN′,从而恢复了摩擦力作用,且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当Ff′与mgsinθ平衡时,小球加速结束,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将达到最大值vm.

在图中c位置:FN′+mgcosθ=Bqvm(1)

mgsinθ=Ff′(2)

Ff′=μFN′(3)

由(1)、(2)、(3)式解得vm=mg1Bq(sinθ1μ+cosθ).【思维提升训练】如图4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圆环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环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B.圆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圆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定为12mv 20D.圆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可能为12mv 20-m3g22q2B2【解析】圆环的运动分为三种情况:若开始时 ,即 , 方向向下,圆环受到摩擦力,受力如图(1).圆环做减速直线运动,洛伦兹力不断减小,当 时,即 时,达到收尾速度.此时 ,圆环环不受摩擦力作用,故圆环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f=12mv 20-12mv2=12mv 20-12mm2g2q2B2=12mv 20-m3g22q2B2. 若开始时 ,即 , 方向向上,圆环也受到摩擦力,受力如图(2).圆环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圆环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2mv 20若开始时 ,即 , =0,圆环不受摩擦力作用,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圆环克服摩擦力做功为0 综上所述:A、C错误,B、D正确;答案为:B、D【点评】笔者在教学中用此题测试学生,学生得满分的几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很难发现收尾速度这一隐藏条件.若教师刻意培养学生对收尾速度问题的认识,学生能注意到带电体受到的洛伦兹力是个与速度有关的力,就可能存在收尾速度这一隐藏条件,就可以避免漏选,提高解题的得分率.

2.3电磁感应中“导体棒”模型的收尾速度问题

在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中有两类常见的收尾速度模型.

表2类型1“电-动-电”型1“动-电-动”型示意图1棒ab长l,质量m,电阻R;

导轨光滑水平,电阻不计1棒ab长l,质量m,电阻R;

导轨光滑,电阻不计分析1S闭合,棒ab受安培力F=BlE1R,此时a=BlE1mR,棒ab速度v感应电动势Blv电流I安培力F=BIl加速度a,当安培力F=0时,a=0,v最大,最后匀速vm=E1Bl1棒ab释放后下滑,此时a=gsinα,棒ab速度v感应电动势E=Blv电流I=E1R安培力F=BIl加速度a,当安培力F=mgsinα时,a=0,v最大,最后匀速运动形式1变加速运动1变加速运动最终状态1匀速运动vm=E1Bl1匀速运动vm=mgRsinα1B2l2例3如图3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解析(1)如图3所示,ab杆受重力mg,竖直向下;支持力N,垂直斜面向上;安培力F,平行斜面向上.

(2)当ab杆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E=BLv,

此时电路中电流I=E1R=BLv1R,

ab杆受到安培力F=BIL=B2L2v1R,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ma=mgsinθ-F=mgsinθ-B2L2v1R,

a=gsinθ-B2L2v1mR.

(3)当B2L2v1R=mgsinθ时,ab杆达到最大速度

vm=mgRsinθ1B2L2.【思维提升训练】如图所示,倾斜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长度足够长,宽度L=0.4m,自身电阻不计,上端接有R=0.2Ω的定值电阻,在导轨间MN虚线以下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0.5T的有界匀强磁场,MN虚线到磁场的下边界的距离为28m.在MN虚线上方垂直导轨放有一根电阻r=0.1Ω的金属棒.现将金属棒无初速度释放,其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斜面的倾角θ和金属棒的质量m;(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2)在磁场中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定值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解析:(1)在0-2s内,对金属棒: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故: 由图像知: 解得: 在 之后金属棒做匀速运动,且 ,金属棒受力平衡,沿轨道平面有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解得: (2)末速度 ,金属棒进磁场的位移为 由能量关系有; 得: 故电阻R上的热量为

2.4雨滴下落的收尾问题

例题假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S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413πr3 (r为雨滴的半径),雨点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雨滴接近地面时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每个雨滴最终的运动速度vm(用ρ、g、r、k表示);(2)雨点的速度达到vm12时,雨滴的加速度a为多大?

解析我们首先分析雨滴的受力情况,雨滴开始从静止开始下落时,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

即mg-kSv2=ma,

故a=g-kSv21m;

由于刚开始时a与v同向,故速度v变大,导致a减小.随着a的减小,a最终会减到零,此时雨滴速度达到最大vm=mg1kS,此后雨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当雨滴速度为vm12时,雨滴还未到达匀速,此时加速度为a=3g14.

【思维提升训练】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箱子刚释放瞬间,箱子只受重力,加速度为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资对箱子底部压力为零.随着速度增加箱子所受到的阻力 也增大,箱子做加速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 时箱子达到匀速,即收尾速度.此过程中物资的加速度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因此对箱子底部的压力N变大,当匀速时其对箱子的压力最大,即 . 答案为:C总之,收尾速度模型是一类重要的力学习题模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搞清这类模型的特点,注意归纳,把握这类问题的本质,就能正确分析,就能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快乐,享受物理过程的优美,真正让学生喜欢物理,学好物理.

上一篇:小析匀变速运动中“时间值”的取舍 下一篇:一道相对论试题的错解分析与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