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促创优工作意见

时间:2022-09-07 01:49:21

拓宽渠道促创优工作意见

“创先争优”开展以来,省市区,紧紧围绕农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着眼于创先争优为民得实惠,大力实施“六项举措”,不断拓宽渠道、增加投入、科技支撑,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互动促发展。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928元,同比增长2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8000元以上的村20个,占村总数的30%,5000元以上的村49个,占村总数的73%。

发展主导产业,支撑农民增收。按照“后山村扶贫开发大兴林果促增收,川塬村设施、休闲农业提质增效促增收,城郊村旧城改造发展商贸、园区经济促增收,全区技能培训多元就业促增收”的思路,建成以刘家村、张家沟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2000亩,以赵家庄、石嘴头、陈家堡村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11000亩,形成了3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大散关、冯家塬、解甲滩等“农家乐”乡村旅游基地,打造形成了“红富仙桃”、“大散关休闲农家乐”、“晁峪花椒”等知名品牌。依托爱姆食品等加工企业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带动粮、菜、果、肉、奶、蛋等副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构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全区“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0多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个、民俗旅游点6个,后山村农民的产业经营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推广“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党建促发展模式,建立各类产业协会、合作社20个,先后在晁峪乡的花椒协会、石鼓镇的桃协会等建立党组织5个,创建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创建全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新发展会员1400名,入社会员2089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2.82%,辐射带动1万多农户发展主导产业。

加快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增收。实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移民搬迁、文化事业、劳务培训的“五倾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后山区农村开发建设的资金奖励扶持意见》、《发展一村一品补贴实施办法》、《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方案》等政策,发放扶贫贴息贷款400万元,对农民新发展水果每亩补贴50%的苗木费。支持农村140户贫困、特困、残疾及双老家庭实施土坯房改造,完成5个村65户移民搬迁和槐树岭等扶贫重点村的开发建设任务。发展节水灌溉1000亩,完成太晁路扩建和冯家塬等37条农村产业路建设任务,解决庙坡等10个村5500人的饮水困难,建成村级卫生室61个,67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后山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村级组织引领农民增收的能力持续增强。

实施举措到户,加快农民增收。制定出台《区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实施意见》,编制全区农民增收规划。与群众面对面填写《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明细卡》,摸清农户基本情况,帮助分析增收路径;根据农户劳动力的结构、收入结构和增收资源状况,结合实际为农户提出增收对策与建议,并落实帮扶政策措施;坚持把党委、政府支持农业、就业、创业补贴、信贷、扶贫等政策措施,印发到村,告知农户;积极引导支持创业户“二次创业”,带动乡亲邻里增收致富,帮助劳务户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增收能力,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措施,促进种养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导和帮助兼业户向创业型、劳务型、种养专业性转化,抓好扶贫户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工程,促其尽快脱贫致富。

开展科技支农,促进农民增收。积极邀请西农大、省农科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累计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及项目180多项。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工程,高家镇方溥英、石鼓镇赵家庄果树协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个人和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示范协会,分别奖励5万元。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平台,传递农民致富增收信息,帮助解决产前经营决策、产中生产管理、产后市场开拓等难题,发挥了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扶持农民创业,助推农民增收。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创业扩大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减免税费、小额贷款、贷款贴息、培训补贴”等措施力促全民创业。累计举办创业培训9期,190多人创办企业,创业率达60%,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226人。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兴办、扩建工业园区,共有24家企业落户,石油机械、电工设备、特种门业等产业初具规模,村集体每年增收达100万元以上。结合城中村旧城改造实际,引导村级组织利用三产用地发展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产业,想方设法增加农民致富增收机会。针对石鼓、高家镇征地补偿较多的实际,引导失地农民管好用活土地补偿款,指导农民将征地补偿款投向建筑租赁、施工机械、房屋租赁等行业,实现产业安置和就业转移,建成镇村二、三产业园及农贸市场8个,入驻企业300户,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

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先后举办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技能培训62场次,培训返乡农民工400余人。充分发挥辖区大、中型企业和工业园区集聚优势,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条件,充分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去年全区劳务输出46892人次,有组织输出26706人,实现劳务收入3.15亿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上一篇: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探究 下一篇:地理信息在农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