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张扬个性

时间:2022-10-16 08:45:01

拓宽渠道张扬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忽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没有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其健全人格,成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也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其人格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放开胸襟,以身作则,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从“素质教育”到“减负”,教育理论界硕果累累。但教育的实际情形并没有多少改观,尤其是在落后地区,衡量一位教师工作能力强弱、教学效果好坏,主要看有几个学生考进重点,能否得到领导的首肯。教育制度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自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在把少数学生弄进重点与把多数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之间,我选择后者,我愿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再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愿意把自己假设成一个后来者看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每当面对新生时,我便向他们宣布,我不在乎他们的成绩好差,只在乎他们怎样考试、怎样做人,他们绝不能在语文这一科考试中作弊,我不会因他们考差而责罚,也不在班中公开他们的考试成绩,而只在他们的试卷上写明他们学习的变化情况及建议;但如果他们作弊,那无论是谁,都绝对得按章处罚。我也绝不会在教学上作弊,否则学生可罚我,罚法由他们定。

二、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在广阔的背景上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

再美丽的鸟儿,不管它有多么强劲的羽翅,被关进了笼中它也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转,飞不上蓝天。教师千辛万苦地教学生知识,正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可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亦步亦趋地随教师“解连环扣”,学生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被人为地割裂了。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文学习列入现实生活中去,在广阔的背景中学习语文。可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让学生拟一份自我管理计划、家务管理计划、课外活动计划,使他们认真审视自我;评说邻里关系、长辈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让他们有主见;评说自己做过的一些平凡小事、一处风景、一个场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明确地强调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的问题,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加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建立学科间协调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三、以教学个性培养学生个性

1.教师的作风需民主

首先,教师需把学生当成共同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都可以出错,要敢于当面认错,教师带头为先,欢迎学生指出差错。在课堂上,我不担心自己写错字,说错话,因为学生会马上指出来;而学生也不担心自己出错,因为老师有时也会出错。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我的语文老师可有意思了,好像她跟我们是同学似的,她错了会对我们说‘对不起’,所以我不怕自己说错,因为我也可以说‘对不起’。”教师敢说“对不起”,放松了学生的身心,学生发表自己意见时胆子便大了,而敢说是形成健康个性的前提之一。

其次,充分给予学生思维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亮给学生,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借助资料弄懂文意后,便让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2.教师需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精神

教材是教学的典范,其所选文章不乏精品,甚至经典之作,但教师不能全迷信教材教参,“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当然怀疑要具有科学态度。备课时,我总是先抛开教参钻研教材,形成自己的看法再看教参。当有疑问时,我便在课堂上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效果很好。教师长期如此,对学生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然也敢于思考敢于怀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善于怀疑的思维品质,这是健康个性的特质之一。

3.鼓励学生善于发问

通常的教法,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我则常常鼓励学生向我提问。每提一个问题奖一分,提得好奖励的分数就高,对得分高的学生便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而从来不提问的,我便会扣分,扣到一定分数,他们就要代我买礼物给获奖的同学。如教学《雁门太守行》时,有学生问我书本上说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明明是“黑云压城”,按理应该接着写狂雨骤至,怎么忽然又“甲光向日”呢?这样写是否矛盾?这是一个提得很有见地的问题,我给那个学生奖励了5分,并引导学生对他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让他们初步学会了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鼓励,学生提问、思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4.教师具有“大语文”教育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延伸

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特别是其中的经典名篇更应注入学生的精神海洋。但是,仅靠教材上的课文学习,学生是无法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的,要塑造个性更难。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我给他们介绍阅读价值较高的书,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的、文明的、文化的窗口。在阅读的时候,他们不必知道哪个内容是考试重点,不必追究某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他们有的是“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维的奔涌”。在阅读与倾听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书本外还有那么广阔多彩的天空,知道了文章原来还有多种写法,他们了解自然、社会、人生,他们汲取、思考、领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形成独特的审美个性,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

四、 利用作文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品质

作文最能展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刘锡庆教授说:“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展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是学生独特创新思维参与的运作过程。在动笔前,学生将零乱的思维加以整理,趋向条理,使想法从模糊趋向明确,使认识从分散趋向统一;在动笔前,搜求、推敲语言,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表达手段熔于一炉,借助一定的结构表达出来,整个过程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与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还比较粗浅,阅历也不丰富,但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指导中不要太多指向性的干预,应让他们充分展露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新奇想法,每一个精彩的词汇,我都予以鼓励,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只要教师愿意放开心胸,教出个性,便可逐渐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成其健全人格,让“人”回归,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语文教育的“立人”目的。

上一篇:澳门“拳”力 下一篇:论数学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