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07 12:28:04

过度包装的对策建议

[摘 要] 过度包装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对消费者、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不利影响。它要求我们从引导社会风气、加强法规建设、经济手段控制和加强生产者责任等环节对过度包装加以控制,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 过度包装 商品 危害 对策

曾几何时声名赫赫的茅台酒第一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打入国际市场时,由于土瓦罐“土衣布鞋”的包装形象受尽冷遇,差点无功而返;改革开放前,我国有关单位在出口名贵稀有药材――人参时,一捆捆扎起,用麻袋或木箱(10公斤)包装,被外国人嘲笑说,里面是不是装的胡萝卜……我国的商品包装被外国人嘲笑为“稻草包珍珠”。 这是几十年前我国商品包装的真实写照。

过去的包装落后渐成历史,在市场经济下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对商品包装开始重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中国包装业已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包装大国。

近年来有些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过分相信包装的促销功能,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提高商品包装的质量和档次,不顾消费者利益,造成了包装与商品体本身在价值上的比例失调,致使我国商品包装业从“包装过弱”的旧疾中渐渐摆脱出来后却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陷入“包装过度”的泥潭。如何使企业摆脱“过度包装”的经营误区,走上良性化道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过度包装的界定

商品包装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保护商品质量和数量,方便运输、仓储、销售和消费;二是美化商品,充分展现和提升商品价值。

过度包装即指的是企业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驱动而过度投资于产品功能过剩的包装,主要表现形式为:成本过高、耗材过多、分量过重、废弃物过多、包装用料过于高档、装潢过于豪华、包装内部容积或包装体积过大等。过度包装又称过剩包装或过包装。通常是指用于包装的材料及材料的价值与商品本身相比太多或过分。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

1.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产生大量生活垃圾

目前,商品的包装材料已经从天然植物、陶瓷等演变成以纸、塑料、玻璃、金属四大类材料为主的格局。随着包装材料的多样化,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也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为145千克/年,美国人均包装材料消费量居世界之首达250千克/年,日本达200千克/年,我国仅为30千克/年。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年包装材料消耗量绝对数约3000多万吨。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5亿件, 包装盒用纸量达30万吨, 这相当于砍掉了200万棵碗口粗的树,每年毁掉大约14000亩的森林。而包装衬衫所用纸盒只是沧海一粟, 如果算一算所有商品包装用纸量以及要砍伐的树木, 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能很少有人把生态的恶化与过度包装联系起来, 但是那些华丽的包装盒子确实与那些倒下的大树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多么惊人的事实,成片的森林变成了包装纸盒,过度包装使我国本就匮乏的资源更加匮乏。

2.诱发社会不良风气

过度包装助长了奢华消费、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在中国人看来,礼品似乎可以显示送者和收者的身份和面子,“身份性消费”、“象征性消费”,商品也超越了自身“物的属性”,成为一种买得起的身份象征和符号。价格越高“派头”就越大,造成了“只送贵的,不送对的”。这些年来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洋酒、天价保健品等,正是由于过度包装的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这有悖于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有悖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可见,中国面子文化的渊源深厚和“买者不用,用者不买”的非理性礼品消费行为普遍风行,令豪华包装之风越刮越烈。

另外,当前一些企业之所以极尽奢华过度包装,就是瞄准社会生活中的“腐败需求”,是典型的“腐败经济”, 过度包装的节日礼品被有些人当作“遮羞布”,搭配着贵重的有价证券、礼品甚至金钱,大开贿赂之道。

3.加剧不正当竞争,滋生假冒伪劣、销售欺骗

据了解,过度包装的现象在保健品、酒、茶、节日性食品、日用化妆品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适度的、正常的包装是以合理的保护商品、美化商品为目的的,消费者真正需要购买的是商品,而不是包装。

有些商家和生产厂家为了营利,常常会通过过度包装来隐瞒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取悦消费者。同时当一些厂家为了营利而采用过度包装时,他们的竞争对手为了保护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也改进产品包装,这样的后果是厂家过多的主义了包装而忽视了产品质量,使企业之间的竞争陷入了不正当竞争的范畴。甚至有些厂家以次充好、以少充多、以假乱真,或者是内外不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滋生了假冒伪劣,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

三、防止商品过度包装的对策

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诱发社会不良风气、加剧不正当竞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若要对这一日渐突出的问题加以整治,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式。

1.经济手段控制

在经济手段层面上,要强化对过度包装的处罚条款,发挥价格杠杆和税收调节作用, 研究制定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 调整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从经济层面上对包装强制“瘦身”,借鉴国外的经验,例如德国、日本等国的规定,将过度包装定性为一种欺诈行为,并仿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赋予受欺诈的消费者以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的权利。并将包装费超过规定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比如包装费占商品价值的15%~20%)作为税收的起征点。另外,过度包装在韩国属于违法行为,为了落实这个问题,韩国政府对商品的包装要进行检查,奖励精简包装,过度包装的商品要罚款,厂商如果不依照政府规定对产品进行包装,最高会被罚款300万韩元。

这样把过度包装造成的环保等各方面压力,通过经济手段分解到产生过度包装的企业身上,这样既可以增强商家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又能限制商家的过度包装。

2.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对于过度包装除了要加强风气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包装的法规制度和标准方面的建设。

针对过度包装问题,中国包装联合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都曾经有过一些规定。然而这类规定和规则的威力十分有限,刚性不足。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包装法,只有个别规范性文件对过度包装做了明确规定,如《食品包装法》、《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有一些立法虽然涉及到了商品包装,但没有对过度包装作出规定,如《产品质量法》对包装标识和包装质量做了规定,但没有涉及过度包装。

要解决这些问题,良好的解决过度包装问题我国需要制定专门的包装法规和有关包装物的生产和使用标准。具体界定在什么情况下为过度包装,以及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视为过度包装。比如限制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中所占的比例和层数,或者限制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中所占的费用,同时明确规定包装物的容积、材耗、成本等指标,遏制过度包装的管理办法、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 对包装的设计、回收、再利用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包装法规和标准必须对产品过度包装做出法律定性,切实加强对包装物及其回收利用的管理, 强化对过度包装的处罚条款。

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出售价的15%。另外日本东京的《商品礼盒包装适当化纲要》中也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必须在10mm以下;商品与包装箱内壁之间间隙必须保持在5mm以下;包装费用必须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5%以下。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各种包装的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5% 。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英国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3.引导社会风气

消费者对于过度包装危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实惠”的表象上,而相关企业对过度包装的追求也因为认识仅停留在企业眼前利益上。同时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过度包装之风的日益蔓延,政府有关部门及媒体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都是过度包装我行我素的根本原因所在。

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自身功能优势,大力宣传和引导大众,遏制过度包装。

首先,通过各新闻媒体,宣传机构加强关于过度包装危害性的宣传,让消费者深入清楚的了解过度包装的真面目,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采用绿色包装的好处,及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坚决抵制过度包装的行为。

其次,从政府角度对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进行治理,净化社会风气,整治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使腐败经济得到杜绝,过度包装无容身之地。

再次,对中国礼尚往来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礼物上的往来”这样的理解,使中国文化得到正确的传播。

4.加强生产者责任

加强生产者责任,例如规定“谁生产谁治理”,在产品报废和包装物使用后, 生产或进口商必须对该产品和包装物负责回收, 也可委托销售者或废物回收企业回收。否则, 将被处以代为回收或处置费用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辅以奖励生产、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的措施等行政法规,以及建立对使用过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再使用的体系,并制定5年、10年须达到的包装材料再循环的目标,确定具体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指标。为了便于回收, 生产者会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

例如,1994年美国就有了100多项回收再生法律生效;德国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回收率必须达到80%,还规定2000年起,生产商、进口商必须完成70%废弃物的回收率。

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主动减少过度包装。

四、结语

过度包装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其危害主要在于诱发社会不良风气、加剧不正当竞争,滋生假冒伪劣、销售欺骗和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加快和健全对过度包装的立法和标准建设,采用经济手段和加强生产者责任的方式,进行控制和社会风气引导,使过度包装由过度走向适度。

上一篇:电子商务销售问答系统研究 下一篇:从国产化到国际化:中兴通讯的自主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