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宠溺范文

时间:2023-12-08 04:04:44

过度宠溺篇1

世界上有很多种受,但是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溺爱却阻止他们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溺爱,是人性一种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锁,是一个圈套,是一条绳,它是一种危险的暗号。

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长在蜜罐里。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陷入了溺爱,便是害了孩子,这是父母的失职。长辈们总是很心疼孙子会受苦,总是不肯让孩子学会在地上走,摔跟头。孙子孙女都被宠坏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完全不会做家务,孩子完全不做任何事。你瞧,就连学校的登山比赛,也有父母跟着,租来一个轿子抬着孩子上山,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处处苛护。这样下去,孩子怎么才能长大呀!到孩子成年之后,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象前面的家长那样,他们却懂得怎么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让他们自己站起来,面对困难自己动脑解决。这就培养了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做得更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庭父母的愿望。但是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年青的家长们,尊敬的长辈们,如果您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身体健康、心灵美好的人,那请听我一句忠告吧:请停止你对孩子的溺爱!

过度宠溺篇2

“窝里横”指的是孩子在家里专横骄纵,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稍有不顺心就大呼小叫。但到了外人面前,比如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或陌生人相处时,孩子就摇身变成了“蔫茄子”,被欺负了不敢反抗,被冤枉了也不敢解释,俨然是个小小“两面派”。要了解孩子“窝里横”的背后成因,就不能只看孩子的行为表现,孩子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那就是其生活环境。孩子的行为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与爸爸妈妈等长辈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孩子的养育环境中,找到导致“窝里横”的根源。

隔代教育:管教力度不统一

隔代教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让两代人互补不足,另一方面却又带来管教不一、过度溺爱等教育隐患,也是导致孩子“窝里横”的重要原因之一。“隔代亲”使得祖辈们对孙辈格外疼爱娇惯,因为在他们眼里,宝宝实在太幼小了,小到一切事情都应该替他完成,一切愿望都应该满足他,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爷爷奶奶对他的宠溺和顺从,在祖辈面前养成了霸道娇蛮的脾气。特别是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较严,但爷爷奶奶却一味溺爱,管教态度和力度的不一致,使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形成了“两面派”,在父母和在祖辈面前两套标准,无法建立统一有效的行为准则。

过度溺爱:我的地盘我做主

孩子“窝里横”行为大多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的――家长对孩子宠爱、保护过度,长期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温室”中,在长辈的百依百顺中,孩子便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养成了在家里称王称霸的习气。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呵护可谓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包办了,所有的一切都不敢让孩子去尝试。有些家长还害怕孩子受别人欺负或不安全,很少让孩子去陌生环境中接触陌生人。久而久之,孩子就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以及与他人平等交往的能力。离开了自己的“窝”,没有了长辈撑腰,就没有任何安全感,又没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不知所措,畏缩不前,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

交往不当: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力量不足

过度宠溺篇3

说到女孩富养,一些有钱的父母认为这很简单,他们觉得富养就是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吃苦受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孩子言听计从。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老师,周末送女儿弹弹钢琴、跳跳舞、唱唱歌,练练瑜伽、走走模特步。有的甚至从小就送孩子去国外上学。而一些穷困的父母则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富贵的命,对女儿不闻不问,任其孩子自由的发展;或者自己省吃俭用,甚至借钱让孩子在物质上满足,和有钱人家女孩攀比,比吃比穿比用。

女孩如何富养,我觉得《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这本书写得比较全面,推荐给读者,希望读者从中悟出女孩富养的道理。这是富养女孩经典读本,作者从事多年儿童、青少年教育研究,其书的内容观念新颖,方法科学,语言通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引导父母培养出优秀的女孩。

书中所说的富养,注重对女孩心灵的滋养,是让女孩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和礼仪,让女孩在温馨的、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父母能为女儿做的,就是培养她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可以独立自主,可以随遇而安地享受生活。

富养就是要宠爱女孩,宠爱中长大的女孩会更爱自己,爱别人,宠爱是富养的核心。但宠爱不同于溺爱,溺爱是无原则满足孩子一切要求。比如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宠爱女儿的父母会说:“宝贝,你应该多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爸爸妈妈支持你。”溺爱女儿的父母会说:“心肝,这可不行,社会实践太累了,咱不去。”被宠爱的女孩充满自信地回来了,骄傲地站在父母面前说:“我回来了。”而溺爱的女孩正哭哭啼啼要父母跟学校老师请假,拒绝参加学校的实践活动。

从出生到7岁,是女孩像花蕾般的初成长期。此时期孩子主要的任务是身体发育,要知道身体是立世之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谈不上富贵。父母最好让女孩自由成长,不要过早开发女孩的智力。

从8岁到12岁,是女孩感情蓬勃发展的时期。女孩开始有了逆反心理,她们不再相信父母总是对的,父母对女孩不那么容易管教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女孩最容易受到“性骚扰”,父母有必要让女儿了解一些性知识,教会她自我保护的知识与能力。

从13岁到17岁,是女孩青春发育期。这一阶段她已经慢慢成长为少女,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她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思想上还是处于懵懂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女孩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要心平气和与孩子沟通,随时掌握女孩思想波动,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安全健康度过青春期。

18岁以后,女孩真的长大了,生理上的发育已经完全成熟,但是她们的成长还会更艰巨,父母要帮助女孩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位置。

富养女孩,父亲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父亲是女儿情感上的榜样,所以父亲要做女儿的“护花使者”。母亲在教育女儿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母女关系越好,女儿性格越开朗,母亲是唤醒女儿的第一人,她教会女儿如何做女人。

富养女孩的第一秘诀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性格,父母要以自己的乐观感染孩子。

第二秘诀是让女孩多见见世面,眼界开阔的女孩更聪明。女孩富养,最主要方法是从小开阔她的视野,增长她的阅世能力。

第三秘诀打造女孩的超凡气质,可以学学舞蹈、乐器等,让她举手投足展现优雅气质。也可适当让女孩学会穿衣打扮,得体的着装能给人带来自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秘诀是给女孩一双知识的翅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五秘诀是注重品德和修养,培养出真正的公主。

最后要教会女孩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过度宠溺篇4

小明要吃唐僧肉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五年八班 王兆宇 小明是家里的独生子小皇帝,平时家里人都宠着他。小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一天,小明在家里看漫画书。书上说只要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看完漫画书,小明立刻跑去找爷爷。他兴高采烈地对爷爷说:“爷爷我要吃唐僧肉,书上说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想:爷爷那么疼爱我,肯定会答应我的要求。爷爷愣住了,和蔼可亲地说:“孩子,世界上是没有唐僧肉,这只是个神话不可以当真。“小明听了,不相信地对爷爷说:“骗人,书上说是有唐僧肉就是有唐僧肉,不信,我给您看。”,爷爷的脸色由晴转阴,不耐烦地对小明说:“这世界上真的没有唐僧肉。”小明听了,哇哇大哭地说:“不嘛、不嘛,我就是要吃唐僧肉。”吵得心烦意乱,无可奈何地说:“不哭不哭,我依你就是。可世界上真得没有唐僧肉。”听了,嚎啕大哭,一屁股坐在地上。撒娇地对爷爷说:“嘛,我就是要吃唐僧肉。”爷被吵得没办法,这样该怎么办,于是就灵机一动,买了个唐僧肉面人骗小明说:“是唐僧肉。”听了才安静下来,甜滋滋地吃起唐僧面人。

父母们不能过度的宠爱孩子,这样他们就会无理取闹,记住,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指导教师:高玉华

现在的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爱着。小作者选取“要吃唐僧肉”这么一件无理取闹的事,给溺爱孩子的家长提了个醒。令人深思。)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过度宠溺篇5

其一,有位老友告诉我,如今平民之家“童年生活得最甜,青年生活得最美,中年生活得最累,老年生活得最苦”。乍闻此言,似觉偏颇。但是仔细剖析,又有几分贴近现实。仅以日常饮食为例,有些平民之家已产生了“五大员”:孙子是指挥员,公公是采购员,婆婆是炊事员,儿子与儿媳分别是评论员和监督员。只要稍稍留意,就能发现某些平民之家,最苦最累的是谁,坐享清福还要评头品足的又是谁。有人形象地指出:“孙子吃得最精最胖,儿子与儿媳吃得最鲜最香,婆婆公公成了潲水缸。”

其二,“孙子是先人,儿子是主人,媳妇是客人,婆婆是佣人,公公是多余的人”。这绝非某些妪、叟信口雌黄。请看:

先人??全家老少围着孙子转,比侍候先人更精心。

主人??有些做儿子的自幼娇惯成性,成家立业后更是“唯我独尊”,家庭中的重大决策,非他谁都无权做主,似乎只有他才是家中唯一的主人。

客人??溺爱娇儿是她唯一的重任,家务依赖婆婆,粗重脏活推给男人做,即使是扫地、洗碗也很少动手,称她为客人并不过分。

佣人??煮饭、洗衣、带孙子……许多繁杂家务都压在婆婆肩上,婆婆经常累得腰酸腿疼,比雇来的佣人还要辛苦。

多余的人??某些平民家中,唯有公公最不受欢迎:重活干不动,细活手不灵,只能买买菜,或接送上幼儿园、上学的孙子孙女,因而常被斥为“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之人。

其三,有首民谣曰:“家中有个老,后顾之忧少,二老都健在,胜似无价宝。”闻此民谣,有些老友甚感欣慰,认为这是对家中有老人较合理的评价。不过,也有些年轻人认为,家中的老人是负担。当他们自己生儿育女后,会觉得家中有老人比请保姆划算得多,既省钱又放心,能减少许多麻烦。但当孩子长大了,不再需要老人帮衬了,他们又觉得家中的老人成了负担,渴望二老住进老年公寓或另立门户。

还有些其他的情况,不再赘述。总之,当今平民之家,最苦最累的,往往最难获得应当的享受。而得不到享受者,又常被晚辈视为“最不懂得生活”的人。若把“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讲给他们听,就说你是“封建衣钵的继承人”;若和他们讲国外年轻人早早自食其力,他们会说你“崇洋”,不符合中国国情。尽管这些还不是如今平民家庭的主流,但也绝不是难得一见的个别现象,如果听之任之,不抑制其蔓延的趋势,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就把老幼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写进了法律,“尊老爱幼”曾一度蔚然成风。但近年来,某些家庭“尊老”意识渐渐淡化了,“爱幼”之心却越来越过头,某些“小皇帝”“小公主”在大人的娇惯之下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先贤们曾多次告诫:对晚辈爱过了头就是“宠”,宠过了头则为“溺”。古谚云:“溺子不孝,溺狗爬灶。”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很可能不懂得如何尊老敬老,有甚者会把父母当佣人使唤,这些都是“爱幼”不当的恶果。

过度宠溺篇6

1、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平时娇生惯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

2、溺爱才是爱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家庭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在父母的一生中举足轻重,被视为掌上明珠百倍爱护。

3、孩子是这个女人的掌上明珠,但是她依然对他们严格要求。

4、黑珍珠极为稀少,因此价格也十分高昂。在中世纪的欧洲,它曾是贵族的掌上明珠,如今在欧美,黑珍珠又开始流行起来。

5、母后武则天视太平如掌上明珠,对这个她唯一存活的女儿,她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补偿心理。

6、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受惯了父母的宠爱。

7、徐志摩生于清末一个贵族地主家庭,虽是庶出,却是其父亲的唯一的老来子,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

8、母亲视为掌上明珠的次子艾尔弗雷德最为沉默寡言。

9、你千万别得罪她,她可是咱们老板的掌上明珠。

10、可爱的独生女是这对老夫妇的掌上明珠。()

11、老王很宠爱他的女儿,那是他的掌上明珠。

12、她是贾雨村的掌上明珠,元宵节被家人带出去看灯,被拐子拐卖。

13、她苗条美丽、活泼大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14、丽迪雅是个胖胖的、发育得很好的姑娘,今年才十五岁,细皮白肉,笑颜常开,她是母亲的掌上明珠,由于娇纵过度,她很小就进入了社交界。

15、很多人希望自己能生于大富之家,成为掌上明珠

16、他告诉她,她是他的掌上明珠,是他的心头肉。

17、祖父总是极其宠爱吉林恩,她是他的掌上明珠。

18、女主人公朱丽叶在父母眼里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被捧之为掌上明珠。

19、信奉佛教的父母分别以印度教中神的名字为他们的三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命名,“乌玛”代表了他们对自己的掌上明珠的珍爱和企盼。

20、这幅古画他视为掌上明珠,珍藏了多年,解放后,他毅然决定献给历史博物馆。

21、由于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养成了娇宠型。

22、美玲是这家一个可爱的女孩儿,所有人都喜欢她,并视她为掌上明珠。

过度宠溺篇7

关键词:爱;不爱;公平对待

有一位资深幼师说过:“如果说人生是接受挑战的过程,那么幼师就是以爱的名义接受挑战。”幼师是以爱和责任撑起的职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幼师也是辛苦而琐碎的职业,拥有爱和责任才能不断前行。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幼师爱的诠释。但是,我却发现现在的孩子所拥有的“爱”已远远超出了负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班上众多孩子在性格、心理、自理等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陷,比如,自私、任性、孤僻、内向、偏激、合作性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畏缩、缺乏勇气、受挫能力弱、动手能力差等。这些孩子在家庭中都是“独苗”,在“421”式(4个老人、2个父母和1个孩子)家庭结构中,父母和老人过多地宠爱,让孩子逐步体验到自己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过强的优越感。

在很多家庭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物质方面大多数的家长会倾其所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很多爷爷奶奶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自己舍不得吃的、用的东西,留给孩子,逐渐使这些孩子养成自私的品行,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经常地会发生幼儿为争抢玩具、争抢游戏的角色而产生矛盾,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意识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意识。

面对孩子们存在的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三不爱”原则,希望我们班上的孩子们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一、不溺爱,勇敢走出第一步

如今的家长对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无一不是关爱备至的,就算是“溺爱”似乎也已是人之常情,值得庆幸的是,不少家长渐渐意识到溺爱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方面等综合素质。而我们老师也陪同着孩子勇敢地走出她的第一步。

阳阳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姑娘,在家里是捧在手心里的小宝贝。由于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我对她的关注和照顾自然也多了一些。刚入园的几天里,弱小的她一天到晚跟着我,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慢慢的她“离不开”我了,上课时总是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跑上来与我讲悄悄话,课间休息时,也总是围绕在我身边。我想,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丝毫益处的。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阳阳在家自理能力还不错,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出的结论让我领悟到教师的“溺爱”所带来的“危害”。于是我改变了平时的做法,鼓励她向其他小伙伴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也许开始时阳阳感到很残酷,她总是用楚楚可怜的目光追随着我,低垂着小脸,看着她的样子,我有些动摇了,但为了早日让阳阳走出溺爱的泥沼,我运用了多种方法,当单纯的鼓励语言失去“良效”时,我再用奖励“小星星”“大苹果”来引导……几天后我终于看到了希望,她不仅能自由快乐地游戏、玩耍,还能跟小伙伴融为一体,我看到她正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为了转移阳阳对我的依赖性,在日常生活中,当她遇到困难时,我请班里的小朋友帮助她,慢慢地她感受到大家对她的关心,感受到大家对她的喜爱。如今的她,已经能完全脱离我的呵护,在班内还能帮助小朋友呢!

总之,她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想,作为老师完全可以摆脱“溺爱”带来的不必要麻烦,让孩子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二、不宠爱,让孩子茁壮成长

“放开双手,让孩子从自我服务开始!”这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性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家长们(特别是爷爷奶奶)要放开扶着孩子身体的双手,放开扶着孩子心灵的双手,让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学会自我服务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本领。在班里,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就树立起来了,而参与其他活动时也会比较有信心。反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班上的胖胖人如其名,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材,受尽了大家的关注和宠爱。习惯了“帮忙”的孩子一来园就“落后”了,鞋子不会穿了,吃饭总是掉一桌子饭粒――渐渐地胖胖变得不开心了,整天低垂着小脸,表扬时没有了胖胖的名字,小朋友也不围着他转了。我看到了忙拉过胖胖的手,一样一样地教他,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鞋、吃饭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大家又会喜欢你了。几个星期过去了,胖胖在一点点地进步,笑容回到了他的脸上,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变得快乐、自信了。

孩子要爱,但不能宠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力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茁壮成长。

三、不偏爱,公平对待每一位孩子

老师是幼儿园环境的主要创设者,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温暖、关爱、尊重和支持的精神心理环境,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被接纳感。”以促进其性格的健康发展。如果老师不但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反而任自己的喜好或情绪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那么将会对幼儿性格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在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老师的关注他们看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内心敏感而又脆弱。

很多时候老师的偏爱看似是对幼儿的“恩泽”,但是这种“恩泽”使一部分幼儿滋生了优越感和虚荣心,自觉高人一等、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师偏爱的幼儿一般都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他们一致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听惯了表扬,也只听得到表扬,一旦环境改变、受到挫折、失去优势,就会变得脆弱,连得不到老师的肯定都会觉得委屈更别说是遭受挫折了。我们班的婷婷,能力很高,是我们班的“大姐姐”,前期对她的能力很是肯定,上台表演以及发小点心大都是请她帮助。渐渐发现她优越感极强,与同班孩子不能愉快相处,不合群,似乎把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一次,我没有请她发点心,她竟不高兴了一个下午。“我们老师不喜欢我了。”家长反馈给我的话,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人,她必须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能力。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受到偏爱或肯定太多,将来一旦被否定了,她将很难承受得住。

因此,我力求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为集体劳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每一位幼儿快乐地度过金色童年,用自己的“三不爱”原则来诠释陶行知先生的浓浓师爱。

参考文献:

王红霞.怎样把握爱与严的尺度.作文周刊:教师版,2010(29).

过度宠溺篇8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位慈父,他为了满足孩子要骑木马的要求,他趴在摇椅上,让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孩子手里还拿着鞭子,骑在父亲的背上,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样,不时还挥动着鞭子,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他的父亲因为长时间的弯着腰,弓着背,脸上已经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但是他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要求,仍然坚持着。

我看了这幅漫画,觉得很可笑,但是又笑不出来。我认为漫画中的慈父,他给予孩子的爱是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做父母的舔犊情深,家长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长在蜜罐里。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从而陷入了溺爱,便是害了孩子,同样是父母的失职。孩子就像一个小皇帝,它们想要什么,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使孩子的欲望不断发展,这种性格一旦形成,到孩子成年之后,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对孩子的过度满足,有求必应,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愿望。但是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只有让孩子正确地的面对挫折,不断的战胜困难,才能独立生活,立足于这个社会。

上一篇:海角乐园范文 下一篇:西医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