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的故事

时间:2022-09-07 11:51:06

券商的故事

2010年2月12日,广发证券正式亮相A股市场。当日,该股涨幅为374.41%,收盘于50.05元,成为两市第一高价券商股。而在这风光的背后,是广发证券曲折的三年半借壳故事。

其实,在国内券商史上,还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味。

当年的万国证券在没有银行帮助的情况下,居然从小券商跃居为业内霸主,但这个庞然大物为何又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深陷危机的南方证券,在请来资本大鳄阚治东后,缘何加速死亡?

2007年底登陆A股市场的太平洋,为什么至今仍被市场不断质疑?它本身究竟有着怎样的谜团……

广发证券:借壳路一波三折

上市首日,就成为两市第一高价券商股的广发证券,受到机构的狂热追捧。

节后首个交易日(2月22日),有机构再度出击,大举建仓广发证券,两日合计流入2.7亿元。深交所盘后公布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2月12日该股买入金额最大的5个席位中,机构占有3席,总买入金额达到2.09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抢筹的机构席位多为基金,不过基于400%的涨幅价位抢筹,在估值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基金中,仅有南方稳健成长贰号提前布局了245.72万股,获利颇丰。

一时间,广发证券成为市场关注的明星,而在这风光的背后,是其三年半的曲折借壳路。

2006年4月,S延边路股价出现异动。4月26日,S延边路以2.86元开盘,收于3.15元,涨7.88%,此后该股连续拉出5个涨停,且成交量持续放大。期间,有媒体报道广发证券将借壳S延边路。

2006年5月11日,S延边路澄清公告称,未与广发证券就借壳上市事项有过任何接触。

2006年6月3日之后,S延边路在停牌前的3个交易日又连拉3个涨停。在断断续续的停牌复牌中,S延边路股价自启动时的2.86元经过30个交易日,已上涨至每股10.55元,出现了11个涨停板。

而6月5日,S延边路公告,承认控股股东吉林敖东“正与广发证券就借壳公司上市事宜进行沟通磋商”。S延边路前后不一的公告,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

针对这一异象,2006年7月31日,深交所正式发函要求调查此事,并要求公司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但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

2006年9月26日,S延边路借壳上市方案公布,10月11日复牌后又连拉3个涨停,10月20日被再次停牌至2010年2月11日。同样是在2006年10月,中国证监会稽查局再派员赴广东展开调查,由广东省证监局配合,广发证券的借壳路中断。立案调查直到2007年5月前后仍在继续。

2007年6月1日,广发证券总裁董正青提出辞职,公司董事会委托常务副总裁李建勇代行总裁职务。

2009年3月份,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发证券原总裁董正青及其弟董德伟、同学赵书亚被控进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一案作出终审裁定。

天河区检察院指控:董正青在任广发证券总裁期间,从2006年2月至5月,多次将“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上市”的内幕信息透露给董德伟,并指使董德伟买入和卖出延边公路股票。董德伟利用该内幕信息,于2006年2月23日至10月18日,通过其控制的股票资金账户大量买卖延边公路股票,共投入资金人民币7000余万元,买入股票1457万多股,卖出获利人民币5000多万元,并将本金和账面盈利全部提取现金,共计人民币1亿多元。

其中,董氏兄弟在2006年5月10日至6月5日买卖延边公路获利人民币2284.67万元,这一时间段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价格敏感期。2006年5月,董正青又将内幕信息透露给被告人赵书亚。赵书亚利用该内幕信息,在价格敏感期内买卖延边公路股票获利101.73万元。

天河区法院审理后判决,董正青犯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董德伟和赵书亚犯内幕交易罪,分别获刑4年及1年9个月。

备受市场关注的广发内幕泄密案宣告终结,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路的事件也重新有了起色。

2010年2月2日,S延边路(000776)公告,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S延边路定向回购股份暨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2月12日,S延边路更名为广发证券,在深交所正式复牌。至此,历经3年半的艰苦借壳生涯,让广发证券终究“修成正果”。

股价已经暴涨的广发证券,后期走势又将如何?

国信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广发证券的市值区间为1187亿元至1311亿元,对应股价区间为47.31元至52.29元。未来,影响其股价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再融资,二是广发证券有望获得首批融资融券试点资格。国信证券预计,广发证券将尽快启动再融资程序,预计融资额120亿元。

招商证券证券业分析师洪锦屏认为,广发证券的再融资从提出到审批再到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其融资事宜市场已经有预期,也得到认可。广发的涨停主要还是流通盘较小,估值会得到机构的认可。

万国证券:证券王国倒在“327国债”上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券商的故事有很多。在这里,不能绕过的是曾经券商里的霸主―万国证券的崛起与没落。

谈到万国证券,不得不说管金生这个人,因为对于万国证券来说,成也管金生,败也管金生。

1948年,管金生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1982年,他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1983年,他获得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管理和法学学位。

1988年,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人民币打造的万国证券开张,管金生任总经理。

管金生一开始就坚持银债分离,这就注定万国需另寻生财之道。万国把眼光放在国债身上,因为当时国债以摊派形式发行、流动性差导致的地区差异,存在获利空间。当时,万国的十几个员工,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拿着现金收购国库券。回来的时候,一人一屁股坐个麻袋,一麻袋就有价值好几百万元的证券。谁也不清楚,万国证券在国库券上赚了多少钱,万国的原始积累就是这样完成的。

万国证券从3500万元起家,到1992年交易量已经高达89.9亿元,利润达7000万元。在当时拥有270家会员的上交所,万国占16.7%的交易额,稳居头把交椅。在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中,万国占全国60%的份额。1993年,首批证券商业信用评比,万国获得国内唯一最高级别AAA级信用级别。

至此,万国成为证券业的龙头老大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它打出一句广告语:“万国证券,证券王国。”

然而,正是这样耀眼的业绩,让万国证券掌门人管金生的自信过分膨胀,并由此把万国证券带入了深渊。

1994年中国股市凄迷,大量资金流向了比股市更加年轻的期货市场,市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327国债 ”身上。

“327国债 ”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兑付期为1995年6月。进入1995年2月后,此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148.30元之间波动。这个价位取决于当时的市场传闻,传闻说财政部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来兑付“327国债 ”,而不是132元。

但当时管金生却认为,到1995年初,国家打压通货膨胀的政策已初见成效,此时财政部再从国库里拿出16亿来补贴“327国债 ”,几乎没这种可能。这就是以万国证券公司老总管金生为首的“空方军团”做空的理由。

然而,“空方军团”失算了。1995年2月23日上午,财政部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这对“空方军团”简直是个晴天霹雳,也让管金生陷入绝境。当时,机构仓位不得超过5万口,而万国由于在证券中信誉最高、规模最大,特许可以开40万口,但实际上万国的仓位已经达到200万口。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多方军团”在中经开公司的率领下,借利好一路掩杀过来,势不可当,上午“327国债 ”攻到150元。下午开市后,中经开带领“多头军团”继续猛攻,最后攻上151.98元高位。

穷途末路的管金生知道,到收盘若以这个价位清算,万国公司砸锅卖铁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急红眼的万国老总不顾有没有钱继续开仓的事实,在收市前的下午4时22分疯狂开仓做空。先以50万口合约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连续用几十万口合约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合约的巨大卖单狂炸尾市,把价位打到147.40元。

当晚上交所认定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国债”品种交易无效,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个价位判了万国“死刑”,万国证券公司赔进60亿元人民币。第二天,万国证券公司发生挤兑…….

1996年7月16日,万国被申银证券合并,留下“申银万国”这个名字,曾经的“证券王国”不复存在。

1997年2月3日,管金生以贪污挪用罪名,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

南方证券:命丧“双哈”

在中国券商史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除了万国证券豪赌国债的失利,还有南方证券震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挪用巨额客户保证金案,加上它操纵股价,最终落了个灭亡的结局。

中国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于1992年12月在深圳特区宣告成立。

南方证券早年投资实业,在全国各地购置土地、开发房产及投资企业,在一些地方圈地面积超过一个县,因此南方证券的高管曾被称作“县长”。但是这些投资在泡沫破灭之后,即成为公司的沉重包袱。

据原南方证券内部人士回忆,为了填补投资上的窟窿,至2002年6月,南方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余额19亿元。

此时,管理层临时换帅,想把南方证券从悬崖边拉回来。新换上的帅就是阚治东。阚治东曾经是申银万国证券的总裁,1999年他当上了深圳市创新科技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深创公司在其带领下,一年内利润从2010万元增至1亿元。

这条金融大鳄临危授命,出任南方证券的总裁。在阚治东掌管南方证券后,央行提供了78亿元再贷款,以解南方证券的燃眉之急。但南方证券的问题严重得多,这点钱根本填不了前任留下的窟窿,于是,南方证券又把主意打到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上。

为了挽救南方证券,阚治东在任期间开始狂买哈药集团和哈飞股份,以期控盘两只股票来获取暴利。

先前南方证券持有哈药,主要是南方证券投行部实行配股包销形成的6800万股,而哈飞持有数不超过500万股,属正常投资行为。而在阚治东掌管南方证券后的2003年,南方证券大幅增仓“双哈”。在阚治东任职的2003年3月到10月间,是南方证券豪赌哈飞股份的顶峰时期。据悉,南方证券自买自卖操纵哈飞股份比例超过60%的交易量,到2003年10月,南方证券控制哈飞流通股的比例高达85%。与此同时,从2002年6月到2003年7月,哈药股价从13元飚升至24元,涨幅达到85%,而哈飞股份则从除权后的14元涨到近25元,涨幅高达80%。

阚治东就这样拖着南方证券,在“双哈”之道上一路狂奔。然而,事与愿违,原本已经身负重伤的南方证券,经这一拖,伤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气绝身亡了。因为从2002年6月后,股市走熊,成交量急剧萎缩,拉高炒作“双哈”,市场没人跟风。无人跟风,没有对手接盘,股价被自己越炒越高,而抛出困难,炒到最后,虽然对“双哈”高度控盘,却把自己炒成了哈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哈飞股份的第二大股东。这样的结局可想而知。

豪赌失败的阚治东,于2003年底选择了离开。在他离任时,南方证券占用客户保证金已经从19亿元猛增至90亿元。此外,南方证券还拖欠着登记结算公司数额巨大的交易结算资金。

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

2005年11月4日,南方证券所属营业部依法关闭,南方证券的正常客户自动转入中投证券。

2008年11月17日,深圳中院宣告:因资不抵债121亿余元,南方证券破产还债。这是截至当日,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破产案。

太平洋:尚未解开的上市疑惑

股份公司上市,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具备资格。然而,在A股市场上,就有这样的公司,没有达到上市条件要求,在上市前后备受市场质疑,但至今公司和相关部门也没有回应。券商太平洋(601099.SH)就有这样的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太平洋证券成立于2004年1月6日,是云南省政府为了托管“问题券商”云南证券而专门成立的。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泰山祥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泰安泰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列太平洋证券第一大股东,3家持股比例都是22.56%。

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中的一员。至今,其上市时间已经两年有余,然而其上市的疑惑仍未解开。市场对其上市的疑惑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太平洋证券增资扩股时,太平洋证券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北京玺萌置业有限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的负债率分别为95.93%、85.74%、87.05%;股东中储股份2004年、2005年、2006年的负债率分别为52.35%、50.05%、64.71%。

而《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第9条规定:直接或间接持有证券公司5%以上股份,或负债总额达到净资产50%不具备股东资格。显然,太平洋增资扩股时的上述两个股东的负债率不符合规定。

其次,太平洋既不是借壳也不是IPO。从太平洋证券上市后新的证券代码可以看出,它不属于借云大科技之壳上市,且业绩也不符合IPO条件:太平洋证券2004年、2005年、2006年净利润依次为-1623.40万元、-20051.26万元、13192.19万元。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33条规定的发行人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显然,太平洋证券达不到公开发行股票的标准。

虽然早在2008年就有人公开质疑太平洋上市,《证券市场红周刊》甚至称太平洋证券是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过证监会批准,尤其是没有经过证监会发审委以及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而直接上市的公司。但至今,包括证监会、太平洋以及上交所,都未给予明确的回应。这个秘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大白于天下。

上一篇:英镑缘何如此脆弱 下一篇:海南房价 又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