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7 07:53:53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堪忧,部分教师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突出表现为产出与投入比率低,“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初中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阴影作祟,教师的教学围绕考试要求转;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指标单一,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因此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二)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三)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部分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应试教育的阴影作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练。

(三)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知识教得死,生怕哪个内容没讲到,学生考试时丢分。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面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经过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创境激情―引疑自究―启思自悟―导训自结。即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订;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二思(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

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在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们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营造民主评议的氛围。学生的发言有优有劣,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借鉴意义。学生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下,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能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鼓励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而且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又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上一篇:个性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 下一篇:让学生不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