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伴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7 04:37:52

浅谈同伴教育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同伴关系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为此,在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同伴;同伴教育;班级管理

问题的提出

在每个人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都会有自己的伙伴,并与之一同玩耍、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发展心理学家把这些年龄或成熟水平相仿的伙伴称为同伴。他们又把这种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称作为同伴关系。相对于亲子间和师生间的关系而言,同伴关系更能体现出“自由、平等与互惠”。有调查显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往往更强烈、更持久。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用于同伴交往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在学校的一天中与同伴交往的情境高达299个。

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如此。目前,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及自身种种原因,他们对职校学生的教育关注度明显低于小学、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缺乏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学生对于以往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生关系的需求也越来越小。

正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父母与老师的依赖性的降低,并且他们正身处自我独立意识的急剧膨胀期,使得同伴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

生态学视野下的教育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他们现有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同伴关系,重视同伴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同伴教育的内涵

同伴教育是在各种人群,尤其是青年人中开展的一种互助式教育方法。具体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他们往往是同龄人或同性别的人。

同伴教育的行为干预原理源自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咨询理论等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modeling)来学习, 当榜样与个人有较多相似性时(如年龄背景相仿),个人更容易受到榜样的正面影响。

同伴教育的本质是先让一部分人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途径,在某些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由他们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播给自己的同伴。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相互学习和交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同伴教育主要可分为两类:正规同伴教育和非正规的同伴教育。

正规同伴教育是指每期同伴教育培训围绕具体的问题按计划举办,一般以分组的方式,有固定的活动和目标。在一个小组内,同伴教育者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

非正规的同伴教育指的是同伴教育在朋友、社会群体和网络中进行。同伴教育者以同伴的身份告诉朋友自己在培训中学到的某些内容或问题,这些话题没有事前的组织或计划,可以从一个特定的问题开始,讨论可以在午餐时间、朋友聚会时、在宿舍、家里等任何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同伴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班级的自主管理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同伴关系来影响,引导和教育各自的同伴。整个过程,同伴们都能参与,并且是按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拥有了参与权和发言权,他们体验到自己就是教育的主体。这样更有利于班级成员的自主管理。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个人不教育好自己,就不可能教育别人。所以,同伴教育者在教育同伴时,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随着同伴教育的增多,学生们的自我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而且,同伴教育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他们不得不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改进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3.有利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事事都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同伴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同伴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营造了班级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宽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同伴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组织形式

同伴教育通常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通过班级的活动(班会、团队活动等),小组的活动,个人间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班级间的互助活动、联合活动等形式教育同伴。

他们传播知识和技能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

同伴教育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着与大家一样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自然而然地融入与大家的一同活动中。

2.应用范畴

由于“同伴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平等、形式活泼和参与性强, 其核心是交流, 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 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改变态度。因此,在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同伴教育有着广泛的应用。譬如在一些敏感的话题上,如异往、性教育、男生吸烟饮酒等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问题;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的方面以及其它一些行为问题中的应用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实践与反思

笔者曾经遇到了一次班级全体女生和隔壁班女生发生争执,场面差点失控的事件。我站在她们边上一步都插不进去。于是,我便在一旁观察,迅速找出其中几个关键人物,让其他学生把她们一个个喊出来。然后,我先对她们进行个别交流,然后再请她们去说服其他女生。待众人冷静之后,我再指导那几个女生在全班女生中组织讨论,协商这次事件的解决方案,整个过程我没有参加,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最终,经过她们激烈的讨论,我得到了预期的结果。通过这样的平行教育,学生体会到老师对她们的尊重和理解,师生关系更融洽了;通过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学生又成熟懂事了些;经过同伴教育,学生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大有提高,班级凝聚力更强了;那几个关键同学也成为了班级管理中的主力军。

班上曾经有个学生厌学,家长与她多次沟通没有效果,最终无奈同意她的退学要求。那时离她毕业实习只剩一周。我不希望有学生在最后时刻自我放弃。于是,我找到了她的几个好朋友,请她们出面去说服。第一天交流失败,好朋友也无法打动她,甚至都得不到她厌学的理由。第二天,我就只让她们去了解她厌学的真实理由,不要劝她来上课。结果得到的厌学理由是她这段时间觉得累的,不想上学了。由于学校不能无故缺席,她家长不帮她请假,她就选择退学,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打算。对于这样的理由,我是没有办法理解,连她的好友们也觉得这次她有些无理取闹。但是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考虑人的心理的复杂性,我及时调整心态,并再次与她们商量,最终由她们想办法把她“骗”到学校来上课。第三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后,她来到了办公室,我没有批评她,只作了简短的交流之后,嘱咐她明天坚持来上学。随后的几天,她每天都是由好朋友“陪同”来上学的。没多久这个学期就结束了。到新学期又开始的时候,我看到那个朝气蓬勃的她又回来了,假期里的考试学习她一样没落下,我想她的困惑期应该过去了。

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同伴教育的确不失为一种班级管理的良方,但对同伴教育者(即那几个好友)的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对同伴教育者来说,培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教育同伴的过程也是交流沟通能力提升的过程。

每接手一届新生班,我都会为他们请来优秀的学长学姐为他们作讲座,通过学长们的介绍,新生们能了解新学校的学习特征,及时调整心态,快速的融入新环境的学习。每一学期,我都会邀请已经就业的学长,班上正在打工的同学和班上其他同学一起交流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他们的专业以及今后就业所需的必要素养。因为大多数老师缺乏职业教育的经验,也没有财会类的职业体验,传统的说教明显缺乏说服力。这些如果通过有相同经历的同伴之口会更具说服力。

其实,同伴教育的方式还能渗透到学生们生活与学习的各个角落与各个细节当中,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起到具有良好影响引领作用。

通过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笔者感受到同伴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在同伴教育者的挑选和培训方面以及如何让同伴教育者的教育切实有效。这些都将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的,期待会有新的突破。

上一篇:那一片天空,是她触手可及的梦 下一篇: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