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时间:2022-09-07 04:18:12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新课程推崇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领域内,对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了如今教育工作者深究的一个热点。而数学学科是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和较高抽象思维的一门学科,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创设以下几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动画情境

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以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来引入,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不仅使学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5只鸭子”。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加法的意义。

二、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以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实践活动课《花店里的数学》,我让学生从家中拿来成束的花,摆在教室的一角,并通过学生请教家长或者商量给每种花定上单价,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情的再现,让学生置身其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正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课后卖花的游戏仍在继续,学生们在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我欣然的看着这些,这不就是数学课堂要达到的吗?只要他们能够看到数学问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

三、发挥想象,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溶入到故事中,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数学启示。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处农庄,庄主送给他们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我把西瓜分成四块,一块是1/2,一块是1/3,一块是1/4,一块是1/6。’嘴馋的八戒心想:‘6比2大,我要1/6的那块’。”教师提问:“八戒嘴馋,想吃最大的西瓜,他挑的那块西瓜是最大的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被亲切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学生通过寻求多种解决策略,对分数大小比较情况进行深入学习。

四、适当提高,创设挑战性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五年级《能被2、3、5整除的数》,在课的开始展开游戏:教师请多名同学任意列举数字,然后迅速地说出这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学生通过计算验证教师的结论是正确的,顿时感觉非常惊讶。对此,学生非常疑惑,于是学生们都十分渴望知道诀窍是什么。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教学,收效非常好。

五、活跃思维,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用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兴奋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9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9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9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9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9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们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六、提高动手能力,创设操作实践情境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实践的机会,决不能仅以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

例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了以下几个情景: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几个不同的角,让学生想办法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同学们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就想到把几个不同的角叠在一起,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判断角的大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觉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与两条边的叉开程度有关,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紧接着深入教学,“要比较练习纸上的两个角的大小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借助于剪下来的一个角,有的同学想到测量,于是借助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经验,引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与步骤。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最终目的。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创设了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已有的和潜在的数学能力体现到极致,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的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

上一篇:赞同课堂学生成长的天堂 下一篇:赏识学生每一个微弱的亮点